大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上级党组织十分关注这里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有时甚至出现不同组织由不同上级组织领导的状况。抗战初期,除前面所述的石灰窑工矿区特委、中共大冶县特支、中共大冶中心县委由湖北省委、鄂南特委领导外,湘鄂赣边特委也相应在大冶地区恢复和重建了一些县级党组织。1937年底,湘鄂赣边特委派齐正旭回大冶,在龙角山地区建立中共大冶县委,县委有12名成员,刘正旭任书记。县委成立后,着手党的基层组织恢复和重建,同时也开展了一些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4月,因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而被迫停止活动,县委成员也随之散失。
1938年1月,阳新县委书记赵勤牺牲后,2月,湘鄂赣边特委又再派马泛舟、彭济时等回到阳大地区。马泛舟是阳新白沙人,是一位红军团长。他回到阳新后,很快恢复了阳新县委,并接任县委书记。彭济时是大冶县彭和庄人,当过红军手枪营长,在战斗中负伤跛了腿。回乡前夕,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涂正坤对他说:“回阳大之后,对外可以成立新四军驻阳大通讯处,对内可以成立中共阳大工委。回去的任务是播撒革命种子,宣传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准备成立抗日游击区。”1938年4月,彭济时等一行15人,从苏北抗日前线,经过长途跋涉,回到大冶。5月,彭济时遵照湘鄂赣边特委的指示,到阳新、大冶边境活动,组建了中共阳(新)大(冶)工委。工委隶属湘鄂赣边特委领导,下辖阳大边境党的基层组织。工委由彭济时、曹君迈(曹晚成)、马泛舟组成,彭济时任工委书记。阳大工委成立后,大冶本地的共产党员彭济时、刘昆山、李盛谷、卢凤保(女)和先期回到大冶的赵龙骥等汇合起来,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同年7月,中共大冶中心县委成立后,阳大工委停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