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反动派在第四次“围剿”失败后,又于1933年9月,调兵遣将,企图再次“围剿”中央苏区。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同时,围攻鄂东南苏区的敌人也大大增加,国民党正规军有陈继承指挥的第三纵队,指挥部设在大冶。他们妄图占领鄂东南整个苏区,扑灭革命的火焰。为了动员苏区一切革命力量,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收复失陷的苏区,鄂东南道委于10月下旬在通山石门楚王山召开了执委扩大会议,鄂东南各县区委书记以上代表100多人出席。会议由道委书记方步舟主持,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长吴致民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吴致民就如何组织鄂东南荤民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作了4点具体指示:一是明确了鄂东南军民的主要任务是牵制、打击敌人,配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二是加强苏维埃政府的工作,开展扩红拥红运动,壮大地方武装;三是正确执行肃反政策;四是收复失陷苏区,巩固苏维埃阵地。会上道委书记方步舟总结了鄂东南军民前4次反“围剿”斗争的经验与教训,并布置了第五次反“围剿”的计划。会议决定集中红三师和各地方武装力量,先攻打阳新的驻敌,恢复龙港、燕厦、木石港等地的苏区,然后向东南的瑞昌、武宁等地发展。会议提出“打回龙港过年”的口号。
红三师于1933年11月上旬从江西返回鄂东南,两次攻打通山县城未克,后又向燕厦进攻,亦遭到失败,随后又转移至木石港。木石港地处阳新东南,为富水河南重镇。为了切断富水河南北两岸苏区间的联系,郭汝栋命令新七旅李宗专监部驻守木石港,并在木石港周围的何子恕、湖田皈等地构筑工事,建造碉堡,分兵把守,形成战略支点。
1934年1月中旬,红三师与河北师、赣北师和当地赤卫队、游击队共七八千人,根据敌人“分兵把守”的形势,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攻下了何子恕,湖田皈两座碉堡,然后集中兵力攻打木石港,围歼敌人。是役,俘敌七八百人,缴获长短枪千余支,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苏区人民的革命士气,恢复了木石港周围的苏区,接着又在紫荆山、木桥铺、雷祖洞等地重创敌军。 一
红三师在木石港战役取得胜利后,道委又决定其向东南方向发展,开展游击战争,以免敌人集中兵力进行反扑。但是,红三师师长张涛、政委叶金波等主要领导人由于骄傲轻敌,低估了敌人的力量,既没有执行道委带领部队及时转移的决定,也未乘胜追歼逃敌,而让队伍在木石港休息了7天,给了敌人以喘息之机。在几天之内,敌第三纵队司令陈继承调集了新四旅、新七旅、三十七旅的残部和二十六师的兵力,在紫荆山王文驿集结,布置伏击阵地,形成了进围木石港地区的严峻形势。
1月下旬,红三师在木石港休息7天后,转移到大冶的花犹树,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大多数同志主张根据道委的决定行动,而张涛、叶金波却未能听取群众意见,武断决定退回通山黄沙。会后,他亲自率部队强渡富河。当部队行至紫荆山附近王文驿地方时,误入敌人的伏击阵地,被敌伏兵包围。时值天黑,红军又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无法拉开战线,终因敌众我寡,惨遭失败。这次战斗,除机枪连在连长刘青山、指导员王义勋率领下突出重围外,其余部分全部溃散,全师兵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至此,鄂东南军民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鄂东南苏区失掉了一支强有力的武装力量的护卫,鄂东南及大冶苏区日益缩小,环境更加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