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边区是八路军南下支队渡江南下,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一战略进军的出击阵地和直接后方。中共中央于1944年10月已决定成立鄂豫皖湘赣边区和鄂豫皖湘赣军区,五师首长兼军区首长。边区党委根据党中央的这一战略决策,具体布置了迎接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的各项工作,把协助三五九旅南下发展华南抗日根据地,作为边区中心任务之一。1月29日边区召开万人庆祝会师大会,晚上还举行了庆祝晚会。边区党委及五师领导机关
号召全体干部和战士向南下支队学习。部队立即掀起了练兵热潮。他们在南下支队的帮助下,提高了刺杀、投弹、射击三大技术水平。
2月初,边区党委召开会议,传达和讨论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研究了目前形势和任务,确定五师今后的工作方针以发展为主,着重发展鄂南,恢复与扩大鄂南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时照顾原有地区之巩固工作。
会后,边区党委、行署号召全体干部战士尽最大努力,节衣缩食,支援大军南下;并派张体学率四十、四十一两个团配合南下支队,挺进湘鄂赣边;鄂南地方武装成立先遣队,负责进行渡江筹备工作。
另外,早在1944年7月中旬,四分区党委就作出了加强鄂南领导,整顿鄂南工作,大力发展鄂东南及长江两岸人民抗日斗争的决定。同时调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罗通兼任鄂南中心县委书记和鄂南指挥长。五师首长向罗通布置了新的战斗任务,师首长指示:鄂南沿江根据地是挺进华南的桥头堡,要做好迎接大军南下的准备工作。为此,鄂南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和巩固工作。鄂南山地的大部分武装集中到鄂大根据地整训,只留雷同带小部队坚持咸崇蒲前哨阵地。8月中旬,鄂南中心县委在麻羊埴召开了扩大会议,认真总结了鄂南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各根据地进行整顿,加强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同时,会议还分析了鄂南形势,制订了巩固根据地的工作方案,力图筑起一座以沿江为滩头阵地,以山地为前哨的鄂南桥头堡。丁在执行巩固根据地、控制沿江滩头阵地这一任务中,阳大政务委员会主任桂平和一部分抗日武装,以坚定的信念,积极从事各项动员发动工作,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当被改编的“人民自卫团”和程金门再次倒向国民党方面时,桂平仍对程金门做争取工作;当原阳大根据地税务局长刘昆山和其他一些税务人员被别动军逮捕后,桂平写信程金门,要求其力保释放;在“人民自卫团”被别动军改编时,桂平又积极动员其进步人士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从而使其中100余人枪得到了保留。为了收集阳大地区各方面的军事情报,桂平派刘昆山利用合法身份,在程金门部工作,从而准确及时掌握日军在沿江各据点的兵力配备和顽军活动情况。阳大地区党组织通过顽强的努力,使群众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抗日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调动,为大军南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鄂大地区,工委书记李平,布置池湖水上交通站,组织船队,还拨给一批粮食补助船民,作为迎接大军渡江准备。他还率四十一团两个连组成的前卫支队,越过武大公路,到保安、金牛一带侦察敌情,掌握敌人的动态,监视鄂大周围据点的敌伪军。副书记林迅负责南下部队的给养和后勤准备工作,在短时间内筹集了10万斤粮食保证南下支队的给养。此前,王表也带一个排的兵力沿江组织船只,筹集各种物资,迎接南下支队渡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