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鄂抗日民主根据地位于大冶、鄂城两县交界地区,以谈家桥为中心,西起茗山、杨林桥,东至大冶城关、姜桥,南抵刘仁八、毛铺,北到保安、铁山。大鄂根据地是鄂皖湘赣指挥部所在地。它不仅是大鄂工委的活动中心,同时也是鄂南各根据地相互联络的中心,是鄂南沿江抗日根据地与山区游击根据地的纽带。特别是兵团指挥部驻扎期间,这里成为鄂南抗日斗争的领导和指挥中心。
(一)大鄂工委的建立。1942年8月,鄂皖湘赣指挥部在谈家桥正式宣布成立的同时,成立了中共大鄂工委。工委成立初期,李洛任书记,熊燕平任组织部长工彭济时任军事部长,李平生任社会部长,冯玉亭分管政权。工委成立后,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43年5月被迫停止活动。1944年春,经鄂南中心县委批准,在大鄂地区又秘密组建了中共大冶县委,先后隶属鄂南中心县委、鄂东地委、湘鄂赣边东地委领导。驻地仍在谈家桥。
(二)抗日武装的组建。大鄂工委驻地系鄂皖湘赣指挥机关重地,指挥部专门抽调营连干部各1名,抗大学员4名,并配备10支步枪,帮助大鄂工委迅速组建了一支武装工作队,在兵团指挥部附近开展活动。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这支武装很快发展到50多人,成立了一个中队。1942年10月,彭济时由阳大工委调来,并带来一个武装中队,两队合并,组建了大鄂抗日大队,彭济时任大队长,李洛任政委。同时,在大鄂工委的领导下,各区、乡分别建立了武工队,抗日自卫队、基干民兵等武装组织。
在此期间,大鄂工委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杨学诚亲自主持下,建起了鄂南敌伪工作站,梁红涛任站长,主要搜集敌伪顽情报,保证指挥部的安全。
大鄂抗日武装组建后,积极开展武装斗争。1942年10月的一天,伪军为了拔除鄂大抗日根据地这座抗日堡垒,分4路向大王殿、太子庙、龙角山、谈家桥等地进行了两天的“扫荡”。大鄂抗日大队配合鄂南兵团指挥部与敌周旋,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不久,大鄂抗日大队又配合鄂皖湘赣指挥部夜袭纪家祠堂日、伪军。
时隔不久,保安日、伪军数十人,窜到大茗山附近抢粮掳掠,大鄂抗日大队闻讯后,立即派一中队前往截击,一中队在敌人必经之路旁,选择有利地势埋伏。黄昏,敌人带着抢劫的粮食、猪、牛、鸡等物返回宿营地,当他们踏入伏击圈时,中队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居高临下,枪弹齐发,毙伤敌数名,余部弃物逃回保安据点。
战后,部队在大屋墩召开群众大会,将夺回的财物全部归还群众,群众感激万分。
大鄂抗日大队严格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但对于那些破坏抗日,危害人民群众的汉奸走狗、土匪恶霸,则毫不姑息。在茗山密林中,藏匿着一股土匪,他们昼伏夜出,抢劫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大鄂工委委员李平生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山中,一举歼灭了这股土匪,为民除了害,群众拍手称快。大鄂抗日大队还在金山店附近将投靠日寇,残害群众,暗杀我青年工作队员黄华的汉奸逮捕镇压。在大鄂抗日大队的不断打击下,一些汉奸土匪和地主恶霸不得不收敛劣行,不敢明目张胆地为非作歹了。
(三)成立大鄂政务委员会。1942年10月,冯玉亭调大鄂工作,大鄂政务委员会正式成立。大鄂政务委员会以谈家桥为中心,辖茗山、谈桥、杨桥、黄京南、洪滨桥、姜桥、栖儒桥、龙角山等十多个乡。政务委员会下设民、财、建、教四科,积极行使政府职权,开展巩固和建设大鄂根据地的工作。
大鄂政务委员会还组织了妇女救国会、农民救国会等群众组织。他们在抗日斗争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3年1月,大鄂根据地被国民党九战区的川军占领,大鄂工委和大鄂政务委员会迁到樊湖。鄂南工委将樊湖根据地的三山、柯家营等地划归大鄂,以后大鄂工委和政务委员会以三山、柯家营为立足点,建立了三山中心乡抗日民主政权,袁绍正任中心乡乡长,下辖五驾乡、樊洋、西四等乡民主政府。
大鄂政务委员会认真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大力发展进步势力,真诚团结一切爱国人士,积极争取中间势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理、有利、有节地打击顽固势力。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壮大了抗日力量。同时还实行二五减租减息,减轻群众负担;征粮纳税,补充部队的给养,保证了抗日经费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