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党组织原属湘鄂赣边特委领导,1940年6月,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工作需要,划归鄂豫边区党委领导。从此,包括大冶地区在内的整个鄂南地区成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42年5月,为牵制日军扩大侵占中国领土的罪恶行径,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鄂豫边区和新四军五师党委根据中央开辟鄂南的指示,命令新四军五师十四旅主力从鄂东跨越长江天堑,挺进鄂南敌后,打开鄂南敌后抗日的新局面。
大冶位于长江南岸,是江南抗日的“桥头堡”,是实现中共中央联结皖湘赣边抗日根据地、从南线包围大武汉日军战略构想的前沿阵地,十四旅挺进鄂南必驻于此。新四军十四旅渡江后,先后帮助当地党组织创建了以大冶为中心的阳(新)大(冶)、鄂(城)大(冶)、大(冶)鄂(城)三块边区抗日根据地,屡挫日伪,不断壮大抗日力量,使大冶地区的抗日形势由防御逐渐转向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