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相波:匠心为本,只为点亮万家灯火

05-10 09:14  

19年职业生涯,他一直从事电力设备检修运营与维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所带领的班组先后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优胜班组”、“先进集体”等称号,而他本人先后荣获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优秀班组长”、“优秀团员”、国网黄石供电公司“十佳青年”、大冶市“大冶工匠”等称号。他就是国网大冶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吕相波。

匠心之基  父亲引导他投身电力事业

初见吕相波,中等身材的他说话待人温和有礼,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聊起19年来的工作经历,他侃侃而谈。原来,吕相波的父亲便是一位在电力一线退休的工人,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那时,由于设备、技术相对落后等原因,变电站倒闸操作,因缺少相关的安全防护装置,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在一次电力系统的安全学习中,一些事故案例给了父亲很大的触动,也使父亲萌生了研究一种防人身伤害的装置(防误锁)的想法。

据吕相波回忆,那段时间,父亲为了研究这种装置每天茶不思、饭不想,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外,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防误锁的研究中。在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后,终于将这种防误锁装置研究出来,并且在大冶地区变电站得到推广。父亲的事迹给了吕相波很大的鼓舞,也坚定了他今后从事电力行业的决心。

高中毕业后,在父亲的支持下,吕相波考入了武汉电力学校。1998年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大冶电力部门,一干就是19年。

匠心之细   工作中注重细节苛求完美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是大型工作越要谨小慎微,细节决定成败的思维体现在吕相波的日常工作中。

2010年,110千伏马叫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供电公司决定由他来主持这项工作。工程施工繁杂,关系到大冶城区和华鑫、新冶特钢等大用户的主电源,稍有不慎,将造成大冶城南地区一片漆黑、炼钢炉或将损坏。施工方案非常关键。为了完善优化改造方案,吕相波提前会同相关人员,驻扎“阵地”的最前沿,用心探索理论和实际的融合之道,深入讨论改造方案,对每一个施工作业点、每一道作业工序仔细勘察。常因一个小疑点“翻山倒柜找佐证”,直到达成共识,措施完整,方案完善无瑕才罢休。

每次到现场工地,吕相波总会带一支“短笔”和 “小本儿”,及时记录关键技术参数或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为解决马叫变电站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B相接地方式造成保险熔断、影响继电保护可靠运行这个潜在隐患,吕相波对照笔记的内容查找翻阅了大量资料,反复地推敲、琢磨,一次不行,二次……经过十几次反复论证与试验,问题最终迎刃而解。

匠心之创   发明装置为企业社会创造效益

作为技师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吕相波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把创新作为改进解决工作难题的途径之一,解决了许多经营生产工作中的难题。2010至2016年,他率领的团队有16项QC成果在省、市评审中获奖,9项创新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防磁场干扰型预付费电能计量装置》项目中,吕相波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发明了通过干簧管串接跳闸、合闸回路遇强磁体能自动切断电源的装置。此装置提高稽查作业效率90%以上,在2011年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举办的QC小组成果竞赛中,使用该发明成果,吕相波的团队最终获得了一等奖,成为大冶供电公司历史最好成绩。

自2011年以来,大冶市供电公司利用该成果达到1000多次,并在黄石电力系统得到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吕相波团队创新成果的应用,为企业减少电量损失约1000万千瓦时,直接经济效益达690余万元,间接社会效益无法估算。

匠心之领    培养新人带头攻坚克难

作为技师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吕相波深知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不遗余力地“传、帮、带”,为单位培养输送电力事业优秀技能人才,手把手传授技艺心得,传承精益求精、执着坚守的匠人精神。

在他的引领下,青年职工黄坚在湖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个人二等奖;邹亮、王鹏分别在2014年、2015年度大冶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第一名。他还培养出胡元凯等一批青年技术能手,他们已在各自岗位上展露锋芒、担纲主力。

吕相波现在担任大冶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职位的变动让他可能不再频繁地出现在电力运维的一线,但只要有紧急情况,他总是身先士卒,带领手下的员工攻坚克难。

在去年的防汛中,大冶湖超历史水位3.9米,市防汛部门决定临时抽调20台水泵排水,这就需要相关电力配送。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关键时刻,吕相波临危受命,带领抢险班组赶赴防汛现场搭建电力设备。从下午5时到凌晨3点,经过近9个小时的艰苦奋战,他们完成了平常需两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排水值守那段时间,吕相波和同事们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直到险情基本排除,他们又奔赴另一个防汛现场。

一颗敢于平凡却又不懈追求极致的匠心,让每根电杆、每寸导线、每块电表都有了温度,有了期待。吕相波把电力工作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把每一项任务当成自己的作品,把岗位当做舞台、把创新当做追求,匠心为本,倾注一生,只为点亮万家灯火,无怨无悔。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周春明 文/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