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建优群众“说理的地方” 我市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原创   11-07 10:42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宋露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

综治中心大厅

近年来,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盯社会治理末梢,围绕“平安大冶”建设,聚焦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目标,把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大冶”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从平台搭建整合、体制机制创新、信息数据赋能、服务优化升级等方面,为人民群众建优“说理的地方”,推动我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质量发展牢牢夯实平安根基。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各级综治中心“访情、警情、案情、舆情”共流通信息5360条,每日会商研判、提前介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调处案件1662件,调解成功率97%,有效防范个人极端事件或涉稳事件58件,实现了“全面研、精准交,高效办、跟进督、圆满结”工作闭环,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建强“综合体”  夯实“全门类受理”平台基础

走进大冶市综治中心,大厅环境敞亮、干净整洁,各项业务分区明晰。信访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网格化管理中心办公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心理疏导室、政法智能化应用指挥中心等功能室设置完整,政法、信访、司法、退役军人服务、人民调解等承担社会治理工作的部门集中入驻,市民群众常遇到的难题,如今在这里,都能找到说理之处。

综治中心

据介绍,为了整合力量资源、做优一窗受理、集成多元手段、推进上下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解决问题“最多跑一次”,2022年,市委市政府总投资6000余万元,按照平安稳定一线“指挥部”、市域矛盾化解“终结地”定位建设新综治中心,2023年9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

“我们实现了对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曹光辉介绍,我市坚持“高标准、规范化、求实效”的理念,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

曹光辉表示,在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我市依托综治中心,坚持“五化协同”发展,通过“一套班子”统筹协调、“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处置反馈、“一套制度”议事管事等机制开展集约治理、集成服务,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

建全“前哨所”  延伸“全域化治理”感知触角

我市坚持把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主阵地,做到对社会面矛盾纠纷敏锐感知、及时化解,实现从事后应对处置向事前有效防范、从碎片化管理向全周期管理、从模糊治理向精准治理的深刻转变,推动社会治理手段、模式创新跃升。

“而要实现这样的全域治理,光靠一个市级综治中心显然是不够的,建体系、建网络显得十分必要。”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吴运刚介绍,在这一点上,我市思路清晰、行动果决。

指挥中心

市、镇、村、网格四级联动,全市“两级中心、三级网络”大调处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两级中心”即大冶市和乡镇(街道)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三级网络”即市、镇、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构成的调解网络。大力发展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立了调解专家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

市级层面建立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一体化运行的纵横贯通的综治中心智能化信息平台,平台融合了“雪亮工程”、政法舆情监测平台、见义勇为信息系统、政法业务协同办案平台、综治网格化平台、政法视频会议系统等相关智能应用系统,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分析研判、防范化解、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功能,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做到信息全收集、问题全掌握、矛盾全化解、处置全流程。

除此之外,我市还依靠基层政法综治干部、信访干部、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等专业化队伍和平安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力量常态化开展家庭、婚姻、情感、邻里、投资受损、仇视社会、重点人群、劳动保障等各类风险隐患排查,确保做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

在完整的体系和网络覆盖下,任何一个点位的预警信息触发后,都能以最快速度、最短路径和最强声音传导出来,并通过组团协作、合力联动,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即时化解,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建好“响应站”  打通“全时段服务”纵横线路

“24小时不打烊”,这是新时代为群众服务的高标准和必要举措。对于群众而言,诉求、困难出现不分时段、地点,因此,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综治中心,对于及时化解矛盾,推动社会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市进一步畅通线上线下渠道,在纵横两个维度,为群众打造更贴心的服务。

市民办理业务

“我们在各级综治中心设立应急指挥中心(政法智能化应用中心),线上线下全时段服务群众。”曹光辉介绍,在线下,安排专职席位网格员全天坐班值守,负责收集群众来电和来访反映的问题;而在线上,通过综治网格化平台实时收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法律咨询和其他社会治理问题,“非工作日期间,群众通过综治网格化平台反映的问题,平台会自动提示专职网格员进行分流处理反馈。”

另外,我市推动公安“情指勤舆”一体化作战平台接入综治中心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公安110受理的矛盾纠纷类案件,在公安出警处置的同时,各级综治中心同步响应,根据案件性质分流指派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进行跟踪处理,做好矛盾协调化解和心理疏导工作,严防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

在纵向上,我市各级综治中心健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运行机制,完善情报主导运行机制和即接即办、会商研判、分流转办、跟踪督办、反馈回访等“一站式”服务管理,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建实“终结地”  完成“全流程化解”工作闭环

建优建强综治中心,最终目的在于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象来说,就是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六三一”工作目标,即全市6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区)一级,30%左右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乡镇(街道)一级,剩下10%左右的重大矛盾纠纷在市级化解,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基本解决在县域”。为此,我市从体制机制和资源整合方面着手,围绕“研-交-办-督-结-评”工作闭环,全面优化服务,努力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只找一次人、最多跑一次”。

征求群众意见

“我们在各级综治中心设立来访接待、法律服务等五个功能区,为来访群众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维稳救助、困难帮扶,让群众解决问题只进一扇门。”曹光辉介绍,除了功能分区之外,我市还对群众诉求类型进行精准区分,并引导分流到相关窗口或者部门办理,破解“进门无头绪”的问题。完善访调、诉调、仲调等联动体系,坚持调解优先、仲裁助力、诉讼兜底,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以市、镇、村三级纵向体系和市级部门横向体系为主,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我市还坚持“四个当天”制度,群众到综治中心反映问题,必须当天受理、当天交办、当天办理、当天回访。同时,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回访评价,以群众回访评价推动相关责任单位化解矛盾纠纷。

责编丨李    珍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