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刘昌旭在市精神病医院(原罗家桥卫生院精神科)当护工的第4个年头。作为市精神病医院资历最老的护工,4年间,他24小时和病人待在一起,与他们同吃同住,付出了超乎常人的爱心与耐心。
“护工和医生、护士一样,都是医院的支撑,他们分工不同,缺一不可。”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主任陈刚坦言,护工的工作十分艰辛,工资也低,一般人干了几个月就受不了离开了。“24小时守护病人,没有爱心的人还真干不来。”
承受委屈 给患者带去安慰
为了监控病人的一举一动,刘昌旭要不时进出各个病房,一边打扫卫生,一边看护病人。喂药是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刘昌旭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些患者会把药片藏在舌头下,等护工走了再偷偷吐掉。
面对这样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刘昌旭会在喂药后仔细检查他们的嘴,或悄悄地把药拌在饭里或泡成水,哄他们吞下去。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刘昌旭还得帮他们擦身、换衣服。
“辛苦是其次,更多的是委屈。由于患者经常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忽然发起狂来,狠狠地抡起拳头打人,而你又不能打他。”62岁的刘昌旭回忆起被打的细节,紧紧抿着嘴唇摇头说:“当时真的是不想干了。”
但不一会儿,他就会立刻调整好自己烦乱的心绪。“他们是可怜的人,也不想自己有病,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刘昌旭说,“我时常会站在病人家属的立场上思考,如果我或者我的家人得了这种病,是不是也希望有个人能来照顾?答案是一定的!”
“我打心眼里同情他们,也乐意照顾他们。” 刘昌旭认为,“给患者带去安慰”是他在精神病医院做护工最大的意义所在。
给予温暖 把患者当成家人
尽管患者发病时让人觉得很生气,但神智恢复清醒之后,有些患者会诚恳地赔礼道歉。“有些时候,患者家属给他们送来好吃的,个别患者还会善意地与我分享。”刘昌旭说,在常人眼中这些食品随处都能买到,但对这些患者来说却是异常珍贵的。
如今,刘昌旭已经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正值冬日,一名患者一直卧床不起。刘昌旭问他为什么不下床走走,患者说:“别人都有亲人送衣服,而我却没有人送,我好冷,躺在床上就不冷了。”
一席话令刘昌旭眼圈一红。接下来,他跑回家将自己的衣服打包带来,送给在寒冬里瑟瑟发抖的患者。平日里,他还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孤独的患者购买水果和零食,并以亲人的名义送给他们。
在这里,他见证了太多人生骤变。“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有钱人,得了这病,被送到这里。” 刘昌旭说,这让他学会了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
“如果身体允许,我想一直干下去。”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老党员的刘昌旭说,虽然儿子多次提出让他辞工在家里享清福,但他仍想多干几年。
(今日大冶记者 周曼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