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通讯员 张友江 陈佳颖 记者 周万榜 李尚书)“利用半个小时开个简短的‘茶话会’,今天栽的茶苗既是你们栽,也归你们管。”3月2日,在灵乡镇芭山村白茶种植基地,来自该镇镇村干部、镇直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志愿者300余人,听到该镇镇长陈春娥一段幽默的开场白后,现场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沿着一条十余公里的芭山港溯溪而上,两岸青山开始泛绿,微风吹来,阵阵清香扑鼻。
“这样的地理环境最适合种茶。”该镇农技服务中心负责人严全胜介绍,该镇毛铺山区群山环绕,气候宜人,平均气温16.9℃,年均无霜期26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854.3小时,温和的气候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据了解,灵乡镇利用山场面积较广,且气候环境适宜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全镇共发展500亩以上的各类茶基地5个,面积达3000余亩。
在发展种茶项目中,该镇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发展茶产业,现已建成4个规模种植基地。
“我家的山场流转给白茶基地了,等产生效益后分红,还能在基地打工挣零花钱。”芭山村村民吴风顺高兴地说。
实行既负责栽苗、又负责除草管护机制,节约了苗木、运输及人工成本,也较好地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今年基地栽种的40万株茶苗都是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自行搬运的,仅此一项节约近万元。”该镇农办负责人闵浩说。
“等过几年茶苗长成,白茶基地壮大后,我们将鼓励村民发展一批提供人们品茶休闲的农家乐等乡村游项目。到时我一定邀请为芭山乡村振兴作出贡献的功臣,举办一次真正的茶话会。”芭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友德信心满满。
责编丨金子茵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