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 方诗琪 通讯员 陈向东)3月1日,春意浓浓。在位于陈贵镇的湖北博英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伴随着高精度无心磨床等机器发出的轰鸣声,经过退火球化、磷化处理等数十道工序的反复洗礼,一支支外表光滑的活塞销便“问世”了。
公司厂区
活塞销凸显硬核实力
活塞销成品
“活塞销产品的核心技术是氮化层的深度问题,而我公司活塞销氮化层的深度能做到0.03mm,在行业内名列前茅。”该公司总经理陈绪浩拿起一支活塞销反复触摸,自豪地说道,博英精工主要生产制冷压缩机中的关键零部件活塞销,目前公司活塞销产能每年达6000万支,在行业内排名靠前,“BEWIN”品牌活塞销先后多次荣获省市“名优产品”称号。特别是近年来,公司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使用,让企业在行业内占据明显优势,主营产品约占国内压缩机生产行业市场份额的20%。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恰恰凸显了活塞销于细微处见真章的硬核实力。尽管表面上不起眼,单个售价也并非昂贵,但背后却蕴藏极高的技术含量。
全自动打孔机
在博英精工的发展轨迹中,一直坚守着一条高标准主线,锁定自主研发核心器件做攻关,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独有的技术优势,对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打孔机不断进行技术更新,这份坚守恰恰契合了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特质。“拿全自动打孔机来说,看着不起眼的设备,表面上谁都看得明白,但很少有其他的产品能达到我们的效果。”陈绪浩说,现在全自动打孔机生产效率达到活塞销打单孔6秒每只、双孔10秒每只,完美地展现了“博英速度”,比原来手工打孔每只快了40多秒。在人员配置上面从原来的单班36人到现在单班4个人,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自主研发更是节省了成本,一台进口的打孔设备要300万元,而博英精工自己研发仅需要20万元。
“继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后,去年公司又被认定为省级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此同时,技术上的突破,引领着产品上的突围。目前,公司今年的意向订单预计同比增长60%。2025年公司将实现制冷压缩机专用活塞销生产销售突破1亿只的目标,对此我们颇有信心。”陈绪浩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道,在疫情冲击、原材料大涨的特殊时期,博英精工逆势而上,在诸多行业竞争对手中市场供货份额取得重大突破,这完全得益于公司一直以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优化升级生产工艺,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战略思路。
提升全行业科创能力
敏锐把握市场传导的创新方向,苦练内功,靠技术攻关啃下“硬骨头”。依托高技术赋能,小小零配件也能成“大器”。遵循这样的创新规律,近年来,陈贵镇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重大举措,不断加强领导,强化要素保障,科创基础不断夯实、科创氛围日益浓厚、科创能力持续加强、科创成果逐步涌现。目前,该镇已有18家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12家企业获评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东神楚天化工、博英精工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仅2021年,该镇便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授权专利123项。同时建立了柑橘、花卉苗木等4个农业专业技术协会、若干科普示范基地……
工人忙生产
据了解,该镇今年将聚焦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实施技改项目库、招商项目库、知识产权库、研发平台库、高企后备库“五库”联通齐育模式,实现科技型企业数量新突破;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按照“一企一校一中心”产学研合作模式,组织顺富纺织、佳美洗水等企业与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机构,开展科研联合攻关,确保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新增产学研合作企业5家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以上,认定黄石市创新创业平台1个,确保东神楚天化工认定为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大力开展基层科普能力建设项目提升计划,围绕水产、畜禽、林果、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积极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科技附加值,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科创赋能乡村振兴新突破。
陈贵镇党委书记柯红云表示,将以科技创新行动为抓手,通过全方位加强工作领导、全过程强化要素保障、全行业提升科创能力、全领域培育科创成果,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责编丨金子茵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