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本报记者 周雨婷 实习生 曹颖 文/摄)连日来,尽管持续高温、酷暑难耐,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仍然坚守在工作一线,在我们难以想象的高温环境下作业。昨日,本报记者走进湖北劲华玻璃有限公司,“零距离”感受在窑炉前工作的玻璃成型工的工作环境。
气温窑炉双重炙烤他一干就是十年
三伏天,骄阳似火。炙热的空气像巨大的蒸笼,将人们包裹在里面,透不过气。记者来到湖北劲华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远远的就听到巨大的轰鸣声。在工人们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车间最热的地方——玻璃窑炉前。
工人姚松正在生产线前,拿着钳子,将刚成型出炉的玻璃瓶夹至一旁的操作台上,细细查看瓶身、瓶底是否有瑕疵。“没问题的,就放回传送带传到下一个环节再进行质检,有瑕疵的瓶子就直接报废了。”姚松对记者说道。顾不得擦脸上的汗,他又开始检查下一个瓶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姚松面前的这座电窑炉,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内部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而姚松所站的靠近传送带的地方,因为刚刚成型的玻璃瓶源源不断地出炉,释放的热气也让这里的温度达到60、70度,而姚松穿着短袖、长裤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手戴手套,每天要在这里工作8小时。
“这么多年在这样的环境里做事,已经习惯啦。”由于温度太高,他的脸已经被烤得通红,汗水浸透了工作服。今年29岁的姚松,是四川宜宾人,干这一行已经将近10年了,年纪轻轻的他,已然是经验丰富“老手”。也正是因为经受了长年累月的高温炙烤,他的脸总是黑红黑红的,让人分辨不出他的真实年龄。
合格产品顺利出厂他用坚守去保证
记者在狭窄的过道里看到,几台通风扇、水冷空调正呼呼地吹着,姚松在工作的时候,其他几名同事就在一旁降温歇息,过一会儿便去替换他。在风扇前,温度尚适宜,但是一靠近传送带,滚滚热浪便扑面而来。
突然,姚松发现5号模具有些卡顿,出瓶速度有些跟不上。不顾逼人的热浪,他跨上操作台,俯下身检查模具情况,发现是模具使用时间长而出现磨损,需要更换新的模具。他立即停止5号设备,在热气袭人的机器间,将旧的模具迅速取下来,并将同事准备好的新模具换上。
做完这一整套工作,姚松安全帽下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他一步跳下操作台,拿起自己的水瓶,一饮而尽。每天要喝多少水,姚松没有统计过,只知道喝下去的水,没一会儿便变成汗水,从脸上、手臂上、脖子上、背上的毛孔里流出来,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而姚松,早已习以为常。
“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这样的,炉火365天都不会熄灭,我们365天都是在这样高温下检查瓶子质量。”姚松说,冬天,这样的温度很暖和,但是夏天,也确实很烤人,“但工作总得有人做呀,从我们手里出去的一个个瓶子质检合格,然后出厂,这就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记者手记
从工厂出来时,我回头看着这群工人们在高温中忙碌的身影,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每天,他们都体验着胜似酷暑的高温炙烤,在闷热嘈杂的生产车间内,对每一个玻璃瓶进行着重复、繁琐却又无比重要的质量检查。这些玻璃瓶,经受住了高温的“烤”验,才能成就一个个质量过硬的产品。而姚松和他的同事们,也正如这些玻璃瓶,经受住了高温的“烤”验,人生才愈发显得熠熠生辉。
责编丨罗仲楷 冯伟彪( 实习生 )
值班总监丨祝望林
值班总编丨叶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