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暑期爱的家园 ——团市委组织开办“希望家园”志愿服务项目侧记

07-24 11:23  

七月的大冶,骄阳胜火!

七月的“希望家园”,爱心涌动!

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一张张青春飞扬的面孔,在这个盛夏时节留下一路欢笑,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动人画面。

六年坚守,不忘初心。自2013年共青团大冶市委组织开办“希望家园”志愿服务项目以来,累计开班253个,招募志愿者757名,服务留守儿童6421人次,有效弥补了留守儿童暑期教育和监管空白,形成了团市委面向城乡儿童打造的一个重点服务品牌。

7月20日,记者随团市委一行,深入走访我市各“希望家园”办学点,一路见证,一路感动!

六年间6421人次的爱 用一颗爱心点亮另一颗爱心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上午8:30,孩子们在支教老师骆蓉的带领下,正朗朗上口地读着《弟子规》。

骆蓉是湖南人,今年在武昌理工学院读大一。这个暑假,她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大冶和平社区,当起了一名支教老师,进行办期一个月的教学活动。

她是9日来大冶的,10日正式上课,虽然才短短几天时间,她已经把班上每个孩子的名字都记下来了。不仅如此,她还自己出钱给孩子们买零食和小礼品。

在这个班里,还有一名特别的志愿者,他就是16岁的程正东。今年在黄冈师范职业学院上大一的程正东,一放暑假就主动找到团市委,要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受过很多爱心人士的资助,现在我长大了,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回报社会。”程正东如是说。

饮水思源,反哺社会,用一颗爱心点亮另一颗爱心,这不正是志愿服务精神的最好诠释么?

而同样的场景在大冶市各乡镇(场)、街办、开发区的“希望家园”内,比比皆是。

2013年,为进一步服务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团市委在全市开办了38个“阳光家园”(“希望家园”的前身)。2014年,团市委在原有基础上对全市38个“阳光家园”进行规范升级,并正式更名为“希望家园”。当年,共招募了112名志愿者,有1265名留守儿童报名参加。

六年来,“希望家园”与孩子们一同成长,累计开班253个,招募志愿者757名,服务留守儿童6421人次。正是社会各界的爱心,汇聚成助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力量,使得孩子们能在“希望家园”中感受“爱”、亲近“爱”、传递“爱”。

趣味教学到心理教育 让每个留守孩子都健康成长

在金湖街办马叫社区,来自湖北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李根,正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孩子们讲解着暑期安全知识。

家住马叫的朱丽苗,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她穿着一件碎花裙子,胖乎乎的很可爱,在课堂上,她回答问题声音很响亮。

“在这里还可以学到安全知识,我喜欢到这里来上课。”朱丽苗说,爸爸长期在外打工,妈妈虽然就在附近上班,可是经常倒班,她便跟外婆住在一起。从前年开始,她就在这里上暑期班了。

作为一名师范生,李根关注的点也比常人更多,更深入。“昨天给他们上了一节感恩父母的课程,才让我发现这里有很多留守儿童,还有父母离异的,他们都较同龄人更为懂事、早熟,也更缺乏关爱。”李根说,在后期的课程当中,他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趣味教学为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教室旁边的阅览室,白天是孩子们的活动中心,晚上,李根和另外两个支教大学生一起把棉絮往地上一铺,就成了他们的卧室。虽然条件艰苦,可是李根觉得意义很大,“以后有时间还会来。”

“团市委组织开办‘希望家园’志愿服务项目的初衷,就是为了填补留守儿童暑期监管和教育空白,给留守儿童一个快乐、安全的暑假。”金湖街办团委书记、组织办主任王正军告诉记者,“去年,交合村暑期班的学生从刚开始的20多人渐渐发展到70多人,一到暑假,就会有家长来问什么时候开班。”

经过大冶市各级团组织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希望家园”项目充分发挥了品牌效应,在社会上赢得了家长和孩子的普遍认可与喜爱。

开心与感动相随 支教路上付出爱心收获成长

在大箕铺镇刘逊村村委会,二楼的教室里挤满了学生。

“我们这里水多,村子旁边就有一条小河,一放暑假,我们大人就担心小孩子没人管跑去玩水。”临近中午,正赶过来接孩子的田红强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暑期班,真是化解了家长的很多担心,既能保证孩子的安全,还能让孩子学到知识。”

“这里的孩子都很懂事,跟他们在一起,不仅锻炼了自己,还收获了很多的开心和感动。”来自武昌理工学院的大二学生杨小英把记者带到了她的临时卧室。记者看到,在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堆形状各异的折纸还有一个球状的玩具。

“你看,这是刘洁送我的千纸鹤,这里面还写了几句祝福我的话,这是冯本本送我的恐龙蛋,这是龙飞送我的特别的玫瑰花……”杨小英一一介绍着,看得出来,这些普通的折纸,在她眼中已是贵若珍宝。

孩子们的懂事让她感动,家长们的举动更是给予了她前行的动力。

“我们这里比较偏僻,离最近的菜市场都有5里路,又没有公交车,老师出门买菜特别不方便,所以我们家长就自发地轮流给老师送菜。”田红强告诉记者。

在楼下的厨房里,记者看到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装着苕尖、青椒和虹豆等新鲜蔬菜。“这些都是家长送的。还有一位曹奶奶,她每次都会把菜做好直接给我们送来,不仅有青菜,还有腊鱼等荤菜。”在支教这条路上,杨小英在感动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所感动着。

支教“执念”不息 “希望家园”将永远在路上

“老师,你看我折得好不好?”

“老师,是这样折吗?”

在还地桥镇黄岗村村委会,42名学生正开心地跟着老师学折纸。由于人数多,周思思的腰上还别着一个扩音器。这个扩音器,是她和另外三个支教大学生一起买的。

周思思,是湖北师范大学的学生,正读大二。“平时看电视上的一些支教的纪录片,特别有感触,就一直也想参加一次支教活动。本来去年我就申请了支教,不巧的是去年阳新那边发大水,支教活动取消了。我就想今年一定得参加。”对于支教,室友们都笑话她有了“执念”。

早在来之前,她就在学校里设计好了课程,从文化到艺术,她都用心去规划、设计,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她还买来了扩音器、奖状、笔、彩纸等。

跟别的“希望家园”不同是,黄岗村还对来暑期班的学生免费提供午餐。

“我们村比较大,最远的学生离这里有4公里远,这么热的天,来往不方便不说,也危险。所以我们村里就自己出资,按一个小孩5块钱的标准免费提供午餐。”黄岗村村委会副主任占海军介绍道。

有了政府力量的引领,有社会各界和在校大学生的志愿参与,有家长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有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们有理由相信,“希望家园”一定能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希望天地!

来源 | 今日大冶

记者 | 冯素华

责编 | 严哲钰 (实习生)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