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公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距今为止,“限塑令”已经实施八年有余,是否真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呢?日前,记者就此在我市各超市商场菜市场进行了走访。
市民 更倾向于使用塑料袋
记者在我市几家超市观察发现,前来购物的市民中很少有人自带环保袋,大多数人都是购买了有偿塑料袋,如同网上所流传的那样,“限塑令”某种意义上沦为“卖塑令”。“我买了200多元的东西,也不差这几角钱的袋子了,而且平时我也没有带环保袋的习惯。”市民刘女士说,虽然环保袋能保护环境,也不占太多地方,但随身携带比较麻烦。
市民在超市购买有偿塑料袋已经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市民王先生表示:“‘限塑令'对于环保来说值得推行,但是基于方便实用上的考虑,我还是倾向于购买塑料袋使用。但是塑料袋装商品回家后,我会将其作为垃圾袋使用,也算是一种再利用。”
也有市民对“限塑令”效果持乐观看法,市民张先生说:“在限塑令没有实施之前,在超市购物都会习惯性索要塑料袋,实施之后,如果购买的东西不是很多,可以携带,就不会使用塑料袋。”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相比于计较几角钱的塑料袋成本,宁愿多花钱来满足自身购物便携的消费需求。在一些商场购物中心,每年仅出售塑料袋就能盈利上千万元。
市场 塑料袋有偿购买难以全面实施
除了花钱买塑料袋,也有一些市民从超市里拿了一些手撕卷筒塑料袋。由于这类袋子是免费的,因此不少市民用它来装购买的物品。记者询问超市管理人员,他们表示:“在生鲜和散装商品售卖区域,因为需要称重和携带,所以都会放上几卷手撕卷筒塑料袋供顾客取用。如果实行有偿或者禁止,这部分商品的售卖将陷入困境。”
而在菜市场以及早餐店,绝大多数用来装菜蔬或是早餐油条豆浆等塑料袋都是无偿发放。记者在集贸市场了解到,很多零售商提供的塑料袋并不达标,超薄塑料袋几乎成为集贸市场商家的“标配”。“丝瓜8毛,西红柿3块。”一名摊主麻利地扯下2个超薄塑料袋,帮顾客把菜装好。
“在菜场绝对不可能卖塑料袋。买菜一买就是六七样,青椒、土豆可以装到一个袋子里,蔬菜总要分开装。超市那种最小的袋子1个1毛,5个就要5毛,顾客哪肯再掏钱?”一名摊主说:“超市不还价,我们卖菜3毛、5毛的零头都抹掉,哪好叫顾客再掏钱买袋子?”
倡导 监管同时需提高环保自律意识
总的来说,“限塑令”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消费者自带购物袋的情况增多,购物袋多次重复利用意识增强,在一线城市,大型超市,顾客自带购物袋的现象日渐增多。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限塑令”的效用最大化有赖于政府的引导与政策的支持,同时更有赖于民众行动上的自觉。“限塑令”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有偿使用制度倡议市民减少使用塑料袋。但不少市民图省事、“不差钱”的心态让“限塑令”变得很“尴尬”,要真正治理“白色污染”,除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更需要市民与部门的配合,提高环保意识。(今日大冶 记者 黄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