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 文明文化相融并进

10-20 15:04  

建筑、规模是一座城市的外表,文明、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从1999年开始,大冶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中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2014年3月,大冶更是站到了全国文明城市的“门口”。“大考”在前,大冶聚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动员全社会力量,掀起文明创建热潮。两年来,大冶坚持文明与文化相融并进,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文化投入提升   软实力助推文明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湖北省文明委确定推荐大冶、仙桃、天门、潜江、宜都五个城市代表湖北,迎接全国“大考”。如此,大冶获得提名资格,一步站到了全国文明城市的“门口”。大冶动员全社会力量,聚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万众一心迎接全国“大考”。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2012年以来,我市财政累计投入公共文化建设资金1.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5%,年均增长31%,带动镇、村及社会各界投入2.5亿元用于文化建设,文体基础设施均等化得到进一步改善。

2014年7月,占地面积30亩、投资3200多万元、建筑面积6216平方米、功能齐备的大冶文化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3890平方米的大冶市图书馆,馆藏图书16万余册,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大冶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2016年元旦投入使用的总投资2.5亿元的大冶市体育公园……一系列重点文化设施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据统计,我市现有乡镇级文化站(馆)14个,总面积9450平方米,全市乡镇文体站按“三室一厅”标准,已完成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其中保安文化馆为全省一流镇级文化馆。目前,大冶市综合文化站(馆)全部配备电子阅览室(电脑10台)、图书室(报纸、期刊杂志和图书不低于15种、3000册)、培训室、多功能活动厅(配备投影仪、音响),标准化的镇域文体阵地基本建成。

结合新农村建设,我市已有829个自然村兴建了群众文体活动小广场,95%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建成了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建有100多个文化礼堂。333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实现全覆盖,图书总藏量达到70万余册,拥有电脑1390台、投影仪360台,农村基层文体设施建设实现高水平全覆盖。

发掘特色文化  推进文化大繁荣

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美誉的大冶,青铜文化一直是大冶人的骄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没有特色,没有与当地的文化融合,这种发展难以有内涵与活力。一直以来,文化产业被称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2010年8月,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拉开帷幕,千年铜都迎风起舞,全市上下整体联动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统领全局,全方位向世界展示大冶形象,展示青铜文化。2012年,黄石第二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再掀帷幕,继续传承矿冶文化,积极打造矿冶文明之都,山水园林名城。

大冶文化产业渐呈繁荣发展之势。现有文化产业经营户352家,从业人员近万人。2014年,大冶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称号,这是我市目前为止所获得的文化建设的最高荣誉,大冶“文化强市”由此迈出坚定步伐。

十年间,石开工艺、佛圣堂雕塑、博雅饰品、金马矿博物馆、刘晓红刺绣、尹解元石雕、殷祖古建、森日美工艺、石头部落等一批特色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2015年,全市特色文化企业发展座谈会召开,就如何充分发掘青铜故里千年历史中保留的文化资源及如何发展特色文化企业进行探讨。会上指出,文化产业是大冶未来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推动我市本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给经济贴上当地特色文化标签,不仅提升城市品位,也将扩大城市影响力。

“不能只制造钢铁、水泥这些‘傻、大、粗’产品,更要‘智造’各类‘高、精、尖’产品。”推动城市跨越转型,发展文化产业是时代的趋势,正当其时。打造品牌,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之根,做大做强青铜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市城市转型的重大支撑。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城市温度暖人心

“大爷,现在是红灯,不能过马路,等绿灯了,我扶着您过去吧。”昨日,在湛月桥路口处,一名身穿红色服装的志愿者劝导一旁的行人文明过马路。而这样的场景,如今随处可见。每天早上与下午的上下班时间,志愿者们风雨无阻的站在路口,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防汛期间,一大批民间志愿者踊跃参加防汛任务,在市文明办的倡议下,“好人先锋团”成立,皮建军任“团长”,余东岳任“副团长”。名为“好人先锋团”的微信群随机建立,并得到了全市各志愿者协会组织的热情响应,多年来一同做好事的全国、省、市道德模范以及行业先进代表、爱心人士也网罗在了一起。一时间“好人风”吹遍街头巷尾。

8月份,全市共百余家单位、企业、甚至街边小店,均在内部开辟专用场所,常态化设立“爱心角”,每个“爱心角”都贴有专门标识。夏秋时节向户外劳动者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饮水、纳凉及防暑降温等服务,冬春日子提供热茶、取暖、雨伞等防寒保暖物品等,同时开放公共卫生间、休息室等场所,为户外劳动者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

通过 “十个一”的设施标准进行建设,即一套茶水供应设备、一套爱心休息座椅及儿童座椅、一间对外开放的卫生间、一些笔墨纸张、一套防暑降温及防寒取暖设备、一些书报读物、一系列文明创建宣传与服务手册、一本地图册、一批借用雨伞与雨衣、一批急救药品等。其中,满足标准中的3项、6项和8项以上的,分别确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 一时间,爱心角在大冶呈现出爱心涌动、繁星满天之势。

遍布路口的“小红帽”志愿者,防汛之中涌现出的“好人先锋团”,百余个“爱心角”的建立……,一系列的举动,已经成为大冶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深入人心的一笔。贴近群众的公共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大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记者   冯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