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袁卫华讲述自己如何用工作秘密做交易走向腐败。昨晚播出的中纪委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篇《严防“灯下黑”》中详细披露中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袁卫华拿工作秘密做交易的腐败道路。据介绍,包括昨日被“双开”的天津市原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也曾向袁卫华打探过涉及其本人的问题线索。
中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袁卫华讲述自己如何用工作秘密做交易走向腐败。
昨晚播出的中纪委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篇《严防“灯下黑”》中详细披露中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处长袁卫华拿工作秘密做交易的腐败道路 。据介 绍 ,包 括 昨日被“双开”的天津市原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也曾向袁卫华打探过涉及其本人的问题线索。
昨晚播出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篇《严防“灯下黑”》在曝光中纪委“内鬼”案情的同时,还透露中纪委即将推进重大改革举措:打破纪检机关办案人员与地方利益关联,此前对口联系地方和单位、负责查办贪腐案件的12个纪检监察室不再固定联系某个地方及单位。
南都记者了解到,十八大以来从中纪委机关揪出的17名“内鬼”涉案情况来看,不少是在自己联系的地区,利用职权谋利。专题片中透露,中纪委已针对这些案例中显露的漏洞,从机构改革、流程控制、建章立制等方面入手进行“堵漏”,以实现严防“内鬼”。
防止“抹案子”
线索实时录入系统统一管理
昨晚的专题片中,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案件审理室原主任沈佳收受贿赂为人抹案等多个案例,展示纪检干部如何用掌握的案件线索来贪腐“变现”。据介绍,考虑到纪检监察室集“领导干部日常监督”、“发现线索是否立案审查”、“立案后调查取证”等权力于一身,中纪委在此前机构改革中,对纪检监察室的职权进行分离,将问题线索管理权剥离,该由案件监督管理室掌握。
这意味着,收到问题举报线索后,是否要立案调查,纪检监察室的干部不再能一个人说了算。与此同时,中纪委还将全程留痕的信息化系统引入线索管理和执纪办案。目前,从中纪委贯通到县级纪委的监督执纪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建成,覆盖中纪委47家派驻纪检组和省市县三级纪委,各级纪委所受理的信访举报数据实时更新,通过系统,信访件在1分钟内可以抽取到中纪委。
中纪委信息中心副主任冯效勇说,该系统自动上传、自动计算、自动留痕的功能,能够避免人为干预。
严管涉案款物
双人双指纹认证才能进库房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大老虎,涉案金额动辄千万、上亿。中纪委专题片多次曝光贪腐官员涉案款物的画面。昨晚专题片首次对外披露中纪委涉案款物管理的库房以及相关管理规范。进入中纪委涉案款物管理库房,必须有双人双指纹认证,才能打开库房的门,库房内则处于“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监控之下。
南都记者了解到,按照办案流程,中纪委对贪腐官员的调查中可对现场的涉案财物进行暂扣,直至涉案款物移送司法机关。据介绍,中纪委在对涉案款物管理过程进行梳理后,从中发现40多个风险点,针对风险点制订详细涉案款物工作流程、规程。中纪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李淑梅说,包括所有涉案物品在进入库房时,要逐一拍照、编号,做到每个案子对应一个台账、每个物件对应一个编号。
目前,涉案款物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建设。从暂扣开始,所有信息上传到数字化平台,技术手段与制度管理相结合,保证对涉案款物全程有效监管。
防止以权谋私
纪检监察室将专司执纪审查
对纪检系统干部的贪腐行为,中纪委官网《学思践悟》专栏文章概括为:有的干部交往过杂过滥,朋友圈、关系圈不干净;有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接受宴请、出入私人会所;有的无视审查纪律和保密纪律,跑风漏气,打探消息;个别人甚至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说情抹案、以案谋私。对此,此次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用鲜活案例进行阐述。
南都记者了解到,十八大后中纪委加强对机关纪检干部的管理监督,明确三个“不得”:未经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与联系地区的工作对象交往;不得向联系地区发布指示,答复有关的咨询和请示;不得与联系地区的党政领导干部、私营企业主进行联系。中纪委第十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张越说,这些具体规定出台,在干部与联系地区之间建立起了一道“防火隔离墙”。
中纪委还将通过对机构职能、流程改革严防“内鬼”。昨晚专题片中透露,在剥离纪检监察室的问题线索管理权之后,下一步,地市级以上纪委将探索把日常执纪监督的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专门执纪监督部门来负责。在此基础上,现有纪检监察室将专司执纪审查,并将不固定联系某一地区、单位,以避免长期接触带来利益瓜葛。
同时,案件审理室作为最后一环,要充分发挥把关作用,对纪检监察室审查的结论不是简单信任,而是要认真审核、充分监督。“实际上是对权力做了切分,体现对权力的监督制衡。”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罗东川说。
在梳理此前纪委执纪审查流程后,中纪委还起草《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即将提交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对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审理、监督管理等各环节的程序、规则、权限,作出严格规定。
案例
“内鬼”袁卫华
任科级干部时向副部级伸手黄兴国落马前找他打探案情
最突出问题是故意泄露案情
在袁卫华的违纪行为中,最为突出、最为恶劣的问题便是故意泄露案情。
2004年,一路顺风顺水的袁卫华大学毕业后刚进入中纪委两年,就第一次向对口联系区域的某副部级干部泄露相关举报内容。而第一次泄密,就换来一个保护区的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这个重量级的大工程被交给袁卫华父亲的工程队。
“我是科级干部,他是副部级干部。但在一张嘴的情况下,竟然成功了”。从此,袁卫华交易工作秘密的违纪行为一发不可收拾。袁卫华用泄密换来的工程,逐渐让他的父亲成为当地有名的承揽工程专业户。多年来,袁卫华利用自己的权利,承揽到总金额超过10亿元的工程项目。就在2015年被立案审查的前几天,袁卫华还为父亲运作拿到了两个工程。
既想做大官,又想发大财
袁卫华除了通过拿工程牟利,也收受大量财物。据介绍,十八大之后,他仍然没有收敛、收手,泄密内容除了中管干部的问题线索,还包括重要案件的初核方案、审计报告、调查报告等,甚至帮审查对象一起分析情况,出谋划策。专题片披露的庭审现场镜头显示,袁卫华面容憔悴,甚至掩面痛哭。“我的求学之路是很顺的,始终是第一第一第一第一,一直到北大。因为我当时对自己仕途的发展是一种比较快速的规划……如果顺便能生活更好,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专题片评价称:一边把当大官作为人生追求,一边又想发大财,正是在这样的畸形的、扭曲的人生观的驱使下,曾查办过多个大案要案的袁卫华最终走上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
向黄兴国泄密的中纪委“内鬼”
昨日下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天津市原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因严重违纪被双开的消息。在黄兴国的“双开”通报中,罕见地公布了他曾“打探涉及其本人的问题线索”的行为。
专题片披露,在中纪委机关内,私下向黄兴国泄露贪腐举报消息的“内鬼”,正是袁卫华。2014年到2015年,袁卫华在天津查办相关案件,时任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的黄兴国主动多次与袁卫华接触,打探武长顺案件、杨栋梁案件的相关信息,同时套取、打探关于自己一些问题线索,袁卫华一一奉告。为此,黄兴国多次地请袁卫华喝酒、吃饭,赠送名贵手表等贵重礼物。
对于自己的泄密行为,袁卫华反思称:“一方面反腐败,一方面腐败,这个确实是自己觉得挺后悔、挺悔恨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