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陈婷 冯鑫)“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牢记嘱托,不辱使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把美丽大冶建设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厚植“绿色家底”、筑牢“绿色屏障”,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亮点频频、硕果累累,生态名片愈发耀眼。
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提出,要在绿色发展上作示范,打造全国县域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市。要巩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成果,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推动“经济百强”向“绿色百强”转型,打造全国县域绿色转型发展“大冶样板”。
如今,推窗见绿、四季见花、抬头见蓝………一幅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画卷铺展开来。我市始终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已然成为了我市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上那一抹最动人的色彩。
转型发展 重塑生态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意渐浓,漫步大冶,落叶、清波、黄绿交织的植被掀开了大冶秋日的帷幔,碧云天,黄叶地,色彩斑斓。纵观大冶,从城市到农村,从河流到山川,高低起伏的青翠,绘成了一幅壮美的绿色画卷。
蓝天白云尽收眼底的美好蓝图来之不易。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矿业一度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但纵是金山银山,也终有挖完的一天,“一矿独大”的产业格局更是带来了发展后劲乏力、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我市被列入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
转型,成为我市上下的共识。
2013年,我市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目标。至此,我市坚持不懈实施荒山绿化,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实现了由“灰”向“绿”、由工矿型向山水生态型的转变。
2017年11月11日,我市成功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市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乘势而上争创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态文明新大冶。
2020年5月19日,我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通过省环委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估验收,生态示范创建进入黄石地区第一方阵。
以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我市生态文明创建工程不断壮大。如今,在陈贵镇李河大畈稻田里,成群的白鹭时而把尖嘴探进水里,时而起舞弄清影,一派落霞与白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占地面积达370余亩的香山湖湿地公园已经正式对外开放,在大冶湖南岸熠熠生辉,作为大冶湖南岸的重点项目之一,它的成效有目共睹。沿着公园走一圈可欣赏到城市湿地景观,有各种植物、水塘木栈桥景观平台及大自然景观,是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三里七湖湿地公园依托三里七湖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规划以湿地恢复、植被建设、景观打造、服务提升等建设为主,突出湿地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湿地文化主题,在保留原生态的基础上,拟建两个湿地生态保护区、一个水生植物科研实验基地、一处大型活动广场,以及一处盆景园……
乘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市再次提出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减排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新目标。
向着全新的创建目标,我市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动员和团结最广泛的力量,凝聚强大合力,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重点加强南部山区和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坚决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构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林业发展新格局,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综合治理 恢复生态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再现“山如黛染、水似碧玉、蓝天常在、城入画屏”的锦绣美景。
金秋十月,在金湖生态园,岸边树木葱茏,湖中碧波荡漾,不时可见水鸟蹁跹、野鸭戏水。
畅游园中,金湖街道石花村的村民吴细华心生感慨,他是当地生态修复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吴细华介绍说,随着尾矿库被清理,当地水质明显改善,小时候见到的野生小鱼小虾终于又能再见到了。然而几十年前,这里还是矿冶开发最为密集的区域,有矿山两座、冶炼厂8家、配矿厂20余家、尾矿库10余座,生活环境恶劣。
随着“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市劲牌公司投资10亿元推进金湖生态园项目建设。该项目规划面积约6.4平方公里,涉及金湖辖区内8个行政村、1个社区。整个生态园建设以生态修复为主线,建设集休闲、观光、游览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布查德式生态修复示范区。
宜绿则绿、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景则景。在开山塘口治理过程中,我市实行各具特色的综合治理模式,将消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与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综合利用。同时,根据地形地貌和安全距离等因素,采取坡面清方+客土喷播、坡面分台阶削坡、客土喷播+分台阶削坡和覆土绿化四种治理方式,对危岩、危石进行清除,消除崩塌、坠石及滑塌等次生地质灾害。通过“复绿”工程,减少矿区扬沙、扬尘和水土流失,矿区环境将逐步恢复自然生态功能。
而在城市的另一边——尹家湖南岸,65岁的市民程维站在岸边,感受微风徐徐,不远处,湖面波光粼粼。“今年尹家湖变化非常大,水质清澈,还时常能看到野鸭嬉戏,水鸟在湖面踩水、觅食,真是太美了。我每天早晨和傍晚要来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亲近自然的同时锻炼身体,心情都舒畅多了。”
尹家湖是大冶湖的子湖,位于我市城区东北方向,面积约2平方千米。该湖汇水面积9.45平方千米,主要入湖支流长约5.3千米,主要功能为景观、调蓄。近年来,尹家湖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恢复生态,重现绿水青山,势在必行。从今年开始,我市对尹家湖南岸进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修复水域面积约438.8亩。通过生境改造、水生植物恢复、生态渔业工程、景观打造工程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手段,以生态修复方法科学提升水环境安全。
“一湖一策”、对症下药。遵循水域生态学的原理,尹家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设计人员精选本地经改良、驯化、复壮的生物物种,通过底泥改良、水生植物构建、水生动物体系构建等方法,构建完整、稳定的生态系统食物链,逐步打造“水下森林”。
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朱峰介绍,“水下森林”是一种生态修复的新方式,相当于过去水面上种植生态浮岛的“升级版”,其修复原理为利用沉水植被来改善水质,使水体透明度由0.3米提升至1.5米之上。
一湖碧波、水草丰茂、野鸭嬉戏、鱼翔浅底,尹家湖南岸在经历5个月的综合整治之后,“颜值”再次刷新,一幅“水清岸绿生态美、一泓清水映碧空”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善谋敢为 守住生态
碳达峰、碳中和既是一个庄严承诺,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大势之下,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替代等成为必然选择。而废料再生利用,是低碳减排最直观的方式之一。
熟悉道路建设者都知道,柏油路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需要不断养护和修缮,这期间,要把破损的路面挖起,补进新的沥青路面。每改造一公里的四车道柏油路,就会产生约350吨的废料。这些废料极少数成了机耕路底料,其余大部分被简单堆放存储,既浪费了资源、占用了土地,又不环保。那么,旧路被挖起后,废料应该如何妥善处理?
2014年开始,我市便开始探寻如何科学处置旧路废料课题,经过多年考察,从上市公司德基机械引进了一套沥青环保再生系统。
由此,我市首座沥青再生“绿色工厂”——大冶公路养护(应急)中心项目应运而生,让旧路废料重获“新生”,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该项目由市政府投资、市交投公司主导,主要生产沥青等道路建设材料,其中沥青环保再生系统可将破旧柏油路油渣废料变成规则颗粒,再与生产的沥青混合,建成高标准的柏油路。
“把这个废料放进设备,工艺上先把它铣刨起来,然后进行破碎、筛分,原料基本上成了小颗粒,就可以在公路上继续使用了。”该中心主任曹祥鸿介绍,该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占地面积77余亩,年消耗旧路废料5万吨,年产沥青砼30万吨、水稳料40万吨。该系统的投入运行,既可显著解决旧路废料处理难题,又为我市公路工程建设提供充足材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充分挖掘优质生态资源优势,撬动全域绿色发展?刘仁八镇龙凤山景区于荒山野岭之中蹚出一条特色之路。
近年来,龙凤山景区秉承“建设绿色家园、发展乡村旅游”的经营理念,着力呵护“绿色宝库”,筑牢“绿色屏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第一批绿化荒山工程中,已经种植了5000亩林木,彻底改变了原来荒山的面貌。
经核算,龙凤山景区当前使用的主要能源为电力,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为220吨二氧化碳,实现碳汇吸收3600吨二氧化碳。扣除碳汇后,2020年净吸收二氧化碳3380吨,景区已基本实现碳中和。
随着大型沼气工程和光伏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建成使用,龙凤山景区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进一步降低。同时,沼气池日处理餐厨垃圾2吨,产生的沼气还可供厨房使用,可进一步减少用电。日产沼渣及沼液经有机肥预处理加工后,采用管道滴灌系统架构方式,专用于龙凤山生态产业园有机农业种植基地,实现了景区养殖、种植、能源使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建设目标。
同时,龙凤山景区还致力于打造最佳的生态农业园区,先后投资9600万元建成了蔬菜大棚、露天标准园、果园、特色农业种植园、田头超市和生态餐厅,初步建成了集观光、休闲、体验、采摘、美食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刚刚结束的丰收节,该景区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农产品收入达到1500万元,预计全年旅游人次达到75万,收入达到1.1亿元。
聚焦“双碳”目标,我市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建设美丽大冶目标,尽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努力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把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低碳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打造出美丽大冶的示范样本。
记者手记
我市绿色发展的主旋律正日渐走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大冶,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最有说服力。要让群众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积极回应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强烈期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生态格局、提升文明程度,努力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打造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净土常在的美丽大冶。
责编丨金子茵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刘凡池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