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陈婷 见习记者 章娴静 文/摄)7月25日,我市举行殷祖镇北山村“乡村旅游微景观”工作坊开营仪式。经过5天紧锣密鼓的规划建设,北山村微景观雏形初现。
素有“黄石最美乡村‘深闺匡庐’”之称的北山村,2017年荣膺“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如今这些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乡村微景观,是北山村打造美丽乡村、推动绿色示范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创新之举。
“竹”梦北山 律动未来
北山村“乡村旅游微景观”工作坊邀请武汉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团队,兵分三组为北山村量身定制旅游规划。该规划把握村庄“人、文、地、产、景”等元素,挖掘该村的乡土文化,营造与之相结合的微景观,串点成线,形成成熟的乡村文化旅游线路,从而打响“深闺匡庐、醉美北山”的生态品牌,带动北山村和殷祖镇乡村旅游发展。
“从殷祖镇到北山村,路上千篇一律,村子入口没有任何标志性建筑。”工作坊第一组导师陈波解释,作为一个旅游村,旅游标识能勾起游客和村民的兴奋点和记忆点,制作焕发异彩的标志标识,可以加深来客的印象。看到当地竹林资源丰富,陈波眼前一亮,竹子高耸挺拔,既能充当建筑材料,也能形成一种宏观的大地艺术,让来客感受到北山村的热情和竹报平安的美好寓意,同时也意味着村民们势如破竹、勇往直前,过上好日子的决心。
工作坊人员立即开展现场勘查,连夜制作设计方案、绘制草图,并与村民们一起伐竹取材,在施工现场集思广益、多方讨论,不断优化方案,加工标识,确保最后成品美观、大方。
短短几天,“美丽乡村,十里溪流,千亩樱花”,12个竹制标牌醒目地挂在村口,既展现了当地特色也可招引更多来客。微景观建设工期短、用地少、投资小还能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村民喜闻乐见。
北樱驿站 村民参建
“一花(古樱花)一路(国步道)”是北山村旅游亮点,该村建成了海拔788米古樱花林和20公里环形登山赏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游客和村民无论是爬山还是出行,都没地方歇息。”工作坊第二组导师彭云介绍,山路障碍较多,建歇脚处很有必要,加上当地素有能工巧匠,运用村民们的古建技术,齐心协力建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建筑。
微景观就在家门口,工作人员们利用当地木材进行手工打造北樱驿站,村民们从这里路过、拉拉家常,村民与工作坊之间的关系慢慢变得更加和谐,从而激发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有的村民看到志愿者们不会削竹子,便主动上前说‘我来,我来’,那个热情劲拦也拦不住。”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晓华补充道,26日至27日天降大雨,村民们二话不说穿上雨衣,拿起工具,紧抓施工节奏,确保如期完成建设。
从“我看你干”到“我也要干”,从最开始的各种动员到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建设,微景观点燃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微景观这条路走对了。”日夜都在思考振兴之路怎么走的该村支书徐顺国感触很深。“村里的事大多是村干部使劲做,村民不理解,通过微景观建设,村民看到了变化,自主参与,很多事就更好做了。”
古树流萤 童心追忆
北山村的通风口处有棵老朴树,枝繁叶茂,树下常有老人乘凉,树旁的石桥和桥洞古朴、韵味十足。第三组导师和设计师们仔细查看场地、再三构思,决定因地制宜打造成村民纳凉喝茶的好去处。
“这棵大树位于河边高台处,旁边没有护栏,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设计师说,此处水泥硬化面积过大,树池也是用的水泥材料,破坏了此处节点美观,使整个场景稍显生硬。于是该工作坊用竹子做成栏杆,将老旧物件改造成秋千和石桌,营造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这样,村里的历史人文特色就通过这种别样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
“我们这个主题确定为古树流萤,树还是这棵古树,流是指流逝的光阴,而萤光就是对乡村场景的追忆,希望远在外地的游子能回想起家乡。”设计师说,傍晚起灯,流萤飞舞,溪水潺潺,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够在这里留下难忘的回忆。
微景观从环境整治入手,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很多事关村民生活的老旧难问题得到了改观,村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57岁的徐顺启坐上秋千,儿子徐尤强便上前推起来,两人脸上笑开了花。“我们村人少,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但是留守老人和小孩也要过上好生活。”微景观项目发展顾问徐星海说,通过微景观的建造,推动了村民对房前屋后的卫生整治,扮靓了村庄环境,让农村和城市拥有一样的生活品质、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责编丨罗仲楷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程 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