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教育浇开绚丽之花——市实验高中备战高考的故事

©原创   07-30 09:48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洪丽萍)今年高考放榜后,市实验高中对本校高考一本上线的73名学生成绩作了一个云数据分析,发现有许多当年中考成绩在全市排名千名以外的学生,经过在实验高中3年磨砺,实现“飞跃”,上升到全市高考成绩百名以内,特别是该校文理科第一名的两名学生,从中考排名1000多位,直接上升到全市高考成绩20名以内,无不令人惊讶。他们成长的秘密在哪里?记者深入该校采访之后,深深感到,办一所“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新样态学校的理念,是该校取得今年高考好成绩的关键所在。

赢在“线上”胜在“加时赛”

27日,该校召开2020年高考总结会,所有参与高考备考的老师均参加了会议,大家对今年的高考成绩表示十分满意。老师们认为,之所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高考成绩,是因为抓好了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二是高考推迟一个月的“加时赛”。因为疫情,最后备考的一个学期有一半时间是线上教学,期间,该校老师作风扎实,没有将全国或是全省的范本课进行直播,而是选择自己备课、网络直播的形式教学。

冲刺高考

当疫情最吃紧的时候,2月28日,高三第二轮复习教材到校,该校只有4张用于教学的车辆通行证,校长欧阳万春带领全校教职工组成送书小组,将书送到偏远的乡镇学生的家中和城区封闭的社区门口,还在教材的外包装上,写上“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光明争逐,学纪时珍”等鼓励的名言。“送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温暖。”一周时间内,共送教材数万册,30余名在外地的学生也通过邮政快递收到教材。学生及家长纷纷对学校的举动表示赞扬。

高考推迟一个月,在这个月里,该校老师不断地带领学生刷题,用校长欧阳万春的话说,就是保持“手感”,然后针对差错纠正,“面批面改”、专题细化讲解。这段时间,每当下课后,年级老师办公室人满为患,学生们下课后有什么不懂的直接到办公室向老师请教。该校每天安排2名班主任、2名值日干部到学生寝室值班,有不懂的,可以在寝室里请教。该校有一名学生英语始终是短板,他攻英语时,其他学科成绩又下来了。临高考之前,老师研究决定让他暂时放一下英语,将其他几门学科好好复习一下。此次高考他虽然英语成绩不佳,但是他凭借总成绩还是冲进了一本。他说:“如果不是老师帮我调整战略战术,我就进不了一本。”

该校发挥团队作用,高三18个班的69名老师抱团,分片包干,一人一策,一人一包,不落下一个有希望考出好成绩的学生。

正因为永不放弃对每一位学生的希望,在今年高考中,该校有两名在一年前成绩排名在全校250名之外的学生考入一本。他们是平行班学生刘恒炜,理科成绩524分;马正鑫,理科成绩523分。

贵在有温度成在“新样态”

老师方周栋告诉记者,3年前,该校迎接这批新生入学时,曾对他们的中考成绩及现状进行研讨,发现这批中考成绩低于大冶一中录取分数线不多的学生,存在两个“毛病”,一是身上有一些坏习惯,导致学习进步不大;二是偏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能学好,对不感兴趣的课不爱学,导致成绩不理想。

找到症结,对症下药。该批新生入校时正值实验高中搬到新校址。校党委提出办一所“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围绕这个主题,学校组织一系列活动,特别针对偏科学生,学校干部及任课老师分片包干,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偏科学生补课,每天补一点,一月有进步,一年进步一大节。

全校理科第一名柯锦隆

据该校理科高考第一名的柯锦隆说,他的化学成绩不好,最差时只考40多分。化学老师肖素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补习。当他看到肖老师上完一天课,还守在学校里孜孜不倦地指导他,好几次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再就是语文也是他的短板,他的文章口语化太强,而议论文说理性又差。语文老师江兰芬贴心辅导,告诉他不仅仅要背诵好词好句,还要注重理解、思考,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全校文科第一名刘宇轩

该校文科高考第一名的刘宇轩对记者说,今年高考他是超常发挥,成绩出来之前,他准备报考湖北警官学校,现在分数远远超过了,想法也改变了。他的英语成绩很好,其他学科成绩平平,特别是历史成绩起伏很大,有几次都只考了三四十分。历史老师刘兴春经常给他补课,还将历史的一些事件编成小诗,比如小诗《天津条约》,“天约增设十口岸,长江南镇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既朗朗上口又容易记住。

爱心换真情付出有回报

温情备考,关心学生细腻有情,是该校此次高考取得成功的一个亮点。据悉,在冲刺高考的日子里,老师陪学生在教室用餐,由于疫情,吃饭采取“抬餐”方式,将食堂饭菜抬到教室,因此,学生几乎没有汤喝。

刘宇轩及柯锦隆的任课老师们

该校政教处主任、高三(7)班班主任马加文让朋友购买了土鸡等,还买了压力电饭煲,在学校为学生们熬鸡汤,每周二三次给孩子们加餐。当鸡汤香气飘浮在晚自习后的教室里时,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

学生晚自习后吃鸡汤

冯江华老师家在殷祖镇南山村,他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其余时间都在学校。他说:“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他与学生同住同吃同学习,观察学生的每一点动向,及时解决每一个难题,从不缺席。无数次,值班老师发现学生寝室里学生出现生病状况时,及时将学生送到医院就诊。

统一着装送考的女老师们

高考期间,该校只有27台车、27名老师送考,可是高三年级的余丹、肖素珍等十几位女老师,自发组成了一个特别的送考团队。第一天高考,她们身着红色旗袍,冯菊芬老师说:“寓意是旗开得胜。”

责编丨伍清芬

主编丨范先浩

总编丨姚文婷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