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支点建设·聚力五大攻坚 工业振兴】金湖街道:乘“新”起势吹响工业振兴冲锋号

©原创   04-03 09:16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如今走进金湖街道,会发现这里处处汇聚着政府和企业共同书写工业振兴的春天故事。

作为工业重镇,开年以来,金湖街道全面实施工业振兴攻坚行动,一方面加快升级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正以工业之“兴”,厚积发展之“势”。

1、开辟“新”赛道 着力发展新兴产业

4月1日,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湖北好物纷享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物纷享”)的直播间,镜头前的主播正手持一罐灵乡珍珠藠头,热情洋溢地向观众介绍其独特的腌制工艺与爽脆口感。后台屏幕上,订单数字不断跳动。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为这家企业的日常。

走进该公司董事长程梅丹的办公室,首先看到的就是占满两面墙的货架,货架上,灵乡豆豉、金牛麻花、石斛面条等农产品整齐码放,浓郁的“冶味”仿佛透过包装扑面而来。这些产品正通过线上直播、社区团购等渠道,从大冶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自2024年5月落地大冶以来,好物纷享以“全品类供应链”为核心,业务覆盖零售、科技、物流、农产品等多个板块。目前该公司线上直播风生水起,线下社区团购同样表现亮眼。“刚刚有两辆货车满载金牛大米、千张和鸡蛋发往黄石。”程梅丹指着窗外的物流车辆介绍道,“我们的配送体系已覆盖黄石、大冶、阳新、武汉等地,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

在该公司另一侧,占地40亩的仓储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预计4月底竣工。这一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线下直营批发业务提供强力支撑。对于未来,程梅丹的愿景更为宏大,“我们计划整合直播电商、社区团购、农村电商、同城物流等资源,构建一个数字化、标准化、高效协同的乡镇商业生态。”

程梅丹的规划蓝图也和金湖街道未来发展目标不谋而合。今年金湖街道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好物纷享科技电商产业园为平台和媒介,发展电商、直播、团购、批发、零售、外贸、生产加工等电商运营业务,着力发展数字经济。

2、绿色“兴”起 建材产业向绿而行

提起传统建材行业,人们往往联想到高耗能、高污染。但在金湖街道的建福建材厂区,一场绿色变革正在上演——工业固废在这里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环保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

走进生产车间,最引人注目的是蒸压釜区。高达200摄氏度的蒸汽在13个大气压的精准控制下,将粉煤灰、长江淤泥沙、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点石成金”。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这些原本需要填埋处理的废弃物,变成了具有优异性能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建福建材厂总经理秦莲华指着原料区堆积如山的粉煤灰介绍,作为通过“绿色建材标识企业”认证的厂家,建福建材形成了固废回收、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并且经检测,采用这些固废原料生产的砌块,放射性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真正做到了安全环保。

同时,由于轻质多孔的结构,让产品具有隔音隔热、节能、便于施工等特点,让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备受市场青睐。秦莲华告诉记者,一块普通红砖的重量大概在五六斤左右,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位体积重量仅是红砖的三分之一。同时砌块可以像木材一样进行锯、刨、钻、钉,并且由于它的体积比较大,所以施工速度也非常快,可作为各种建筑墙体的填充材料。

“订单已经排到9月份了。”秦莲华翻看着手机上的订单系统说,目前这种轻质高强、隔音隔热的新型建材在室内隔墙、外墙保温等领域需求激增。而今在建福建材,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局面。

3、走“心”服务 优化环境促发展

新项目成功落地、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金湖街道始终将服务企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任务,通过专班跟进、政策扶持、精准对接等举措,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重点项目建设中,金湖街道班子成员定期带领服务专班深入一线走访,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动态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从行政审批、要素保障到市场拓展、人才引进,金湖街道干部主动靠前服务,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响应、高效解决。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街道的贴心服务让我们免除了后顾之忧,能够集中精力投入生产和市场开拓。”

招商选资是金湖街道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金湖街道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外出招商,通过以商招商、商会招商、亲情招商等方式,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在近期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金湖街道向企业家们详细介绍最新惠企政策,并认真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一季度,金湖街道新签约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印证了服务的成效,今年1—2月份,金湖街道已完成签约项目2个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大冶市鑫垸生态甲鱼项目),项目总投资额21.2亿元,新增工业进规企业2家大冶丽翔综合加工厂、大冶市鑫鼎亿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下一步将积极帮助企业稳产增产、做大做强、进规入限,全年力争新增“四上”进规企业30家,持续夯实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底盘。

一审:璩   靓

二审:范先浩

三审:姚文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