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山乡行政村概况

©原创   07-03 16:07   李盛琴

华若村概况

华若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5.5公里处,东临陈贵镇上罗村,南与下余村相连,北接金山店镇,西靠洋湖村。国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水田、旱地)1600亩,下辖10个自然湾,7个村民小组,现有6个村庄理事会,共有32名理事会成员,其中党员理事会长2名。全村总户数226户,人口1136人,党员24名。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万元。

作为省级贫困村,华若村贫困户22户55人,其中,低保户13户34人、五保户3户3人、一般农户6户18人。贫困户中,因残致贫10户28人;因病致贫4户14人;因缺劳动能力致贫8户13人。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16人(其中10人就业,6人因部分残疾缺技术未就业),无法“三业”39人,其中,在校学生11人(小学生7人,初中生3人,高中生1人),60岁以上13人,重病重残15人。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贫困户口人均收入9675元。

华若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现用的资源(荒山荒地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茗山乡“生态立乡、产业强乡的战略”目标,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口号,开发建设以生态旅游为核心,融养殖、种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态合作社。合作社秉承“生态为先、休闲为主”的建设理念,塑造“花乡茗山”的主体形象,以开发种植为重点,以实现生态富民为愿景,先后成立了丰汇种养合作社、休闲垂钓为主的鑫龙合作社以及良涛花卉种养合作社,并成功引进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和光伏太阳能发电站。

一是以“村两委+理事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大冶市茗山丰汇种养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投资20.9万元入股合作社,通过理事会牵头农户以土地每亩每年300元入股合作社,一期已投入资金100万元,流转土地面积达180亩,其中已建青蛙养殖基地100亩、林果种植基地80亩。该合作社年平均收入20余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5万元,土地流转带动农户20余户,其中贫困户有12户21人,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合作社每年临时用工30余人,其中贫困户18人,每人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

二是与中粮有限公司“互利双赢”发展。村集体以土地和村水库入股,合理利用猪场粪便污水进行树苗浇灌,既帮助中粮排污又给树苗浇肥,真正达到了互利双赢。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三是光伏太阳能的落户,更是贫困村的喜幸,每年为村集体增加6-7万元的经济收入。其中55%收益分给建档立卡贫困户(非低保户15%,建档立卡贫困户40%),小型公益事业20%,村级基础设施建设15%。大病救助5%,升学补助5%。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大了,村级公益事业也逐步在完善,进村主干道全面加宽2米,并配套绿化、亮化,先后打造了华若村庄、钟家庄村庄、柯竹林村庄、朱启江村庄和柯晏进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清淤护砌门口塘4口、水库整险一座;各村庄建有文化活动中心以及文化礼堂;在解决村民出行难的同时,也美化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养,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较大的提高。

彭晚村概况

彭晚村原是茗山公社一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后与张谦大队合并为张谦大队, 1982年又分开,为茗山彭晚村。

彭晚村位于大茗山乡东麓,北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处。处北纬30°03′,东经114°44′,东邻余祠村、南与柯畈村接壤、西与张谦村相连、北与茗山、鹤桥两村毗邻。辖七个自然村,十个村民小组,495户, 1921人。村国土面积2.0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4亩,其中水田面积1153亩,旱地面积391亩。水田自流灌溉面积440亩,机灌面积713亩。杨桥水库北干渠穿村而过,建有固定泵站村级两座,组级三座,其中28千瓦的一座,17千瓦的一座。抗排港渠泵站设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户建沼气池230口,既节约了燃料,又将畜禽粪便进行了充分利用,解决了过去 “脏乱差”的问题。

交通运输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家家门前都进行了硬化,并且都安装了路灯,实现了“三清,三化,三改,三建”的目标。茗杨公路穿村而过,道路两旁都进行了绿化。

2014年彭晚村借黄石市首届乡村园博会的契机,新建小游园三个,集游玩、娱乐、健身于一体。全村以自然村的分布为依托,村民自发组织了三个广场舞蹈队,经常开展文娱活动。新建农庄一个,为来茗山旅游观光的游客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村民小组对水沟、港渠都进行了护砌,80%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卫生保洁天天做,环境卫生落实到位。全村新老水塘17口,所有门口塘都进行了护砌,并安装了护栏,村民用水方便。全村所有荒山、沟渠、路旁、房前屋后都进行了绿化。同时, 80余亩流转土地都种植了玫瑰花。2014年彭晚村被黄石市列入市级生态建设示范村,2015年已申报湖北省级生态示范村。

彭晚村大力鼓励私人联户办企业,现有个体专业养猪场5家,专业养鸡场1家,联户养鸡场1家,外出务工人员达400多人。土地流转370亩,其中流转茗春有限公司146亩,流转栽玫瑰花80亩,流转虾鱼配套养殖102亩,流转瑞泰有限公司42亩。全村经济总收入4360万元,人均纯收入15760元。

所属自然村:新古塘湾、老古塘湾、彭山阳湾、细屋彭湾、山下毛湾,彭祖更湾、彭家湾。

边街村概况

一、地理位置

边街村位于茗山乡东北部,东临宴庄村和中门村,南与范道村接壤,西与朱山村相邻,北与上汪村毗邻。

二、基本情况

边街村下辖10个自然湾,19个村民小组,434户,共1778人,全村国土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1356亩。

三、组织结构

边街村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支委委员2人。村委会班子成员4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2人。全村现有党员21人(含预备党员1人),其中男党员16人,女党员5人;现60岁以上党员4人,35岁以下党员6人,困难党员1人,支部今年培养积极分子6人,发展对象1人。

四、文化阵地

边街村现有党员活动室1个,图书阅览室1个,文化活动中心6个,文化活动广场6个,文化活动队伍6个,为群众学习、娱乐、健身、舞蹈等方面带来极大的方便,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五、经济发展

边街村现有大冶市伟林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冶市建佰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冶市玉元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冶市茗山鑫达种养专业合作社4个合作社,依托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湖北格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就业20多人。

大鲁村概况

大鲁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北纬30°06',东经114°48',东临华若村,南与下余、柯胡两村毗邻,西至晏庄村,北接黄湾村、中门村、均畈村接壤。原名洋湖十一大队、后改为大鲁大队,1984年改为大鲁村,以大鲁自然村派生得名,村委会办公楼所在地属柯码头湾。辖11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弯。411户,1570人。耕地面积1797亩,其中水田1434亩,旱地363亩。

大鲁村原是洋湖公社洋湖管理驻地,现是茗山乡第二大集贸区。随着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里较之以往显得更加繁荣,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的小店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呈现着农村市场的繁荣景象,往日萧条的羊肠小道,已变成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的繁荣集市。

大鲁村从很早以前就遗传着民间非物质文化传承,从事民间工艺品雕刻,现已达到了初步规模,该能工巧匠的艺术推动了民间工艺的发展。

现大鲁村已有多家种植养殖合作社和农庄:百发农庄、鑫旺种养专业合作社、东辉辣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唯一特生态农业、鲁李明家庭种养合作社。

所属自然村有:大鲁、张范用、细鲁、柯新代、柯码头、程法、东庄、柯公炎、麦地咀。

范道村概况

范道村位于茗山乡政府所在地。东临晏庄村,南依鹤桥村,西靠大茗山下的许必明自然村,北与朱山村毗邻。北纬30º04,东经114º45'15"

范道村是古代范御史的官道派生而得名。全村国土面积2.1平方公里,原属茗山大队,1984年坼区并社改为范道村现有辖区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427户,2385人,耕地面积258亩,水田面积871.17亩,荒山面积1268余亩

七十年代,全村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红薯为主。单一的农业结构使范道村的农业和经济不能快速发展。

1984年范道村范道集镇建成面积0.17平方公里,房屋建筑面积116000平方米,建有影剧院、卫生院、小学、中学等公共建筑,原集镇人口26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0人,农业人口2400人。现在集镇人口61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4人,农业人口5844人,户口所在地的人口为2385人,村办带锯加工厂、机械厂、酒厂、副食和饮食业......

1999年后,村级调整了农业生产模式,从而发生了深刻的改变,邻近五个自然村依托乡政府驻地的优势,逐渐发展为一个小集镇。以茗陈公路为中心,农机站、财政所、派出所、供电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国土所、粮管所成为南北一条街。以水利站、邮政所、文化站、食品安全站、茗山中学成为东西一条街。同时,以茗山集贸市场为依托,办有副食、服装、餐饮等形成茗山经济活力,为发展茗山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属自然村:彭范道湾,彭继武湾,柯祠堂湾,程翼林湾,柯清宇湾,柯杨詹湾,瓦窑塘湾。

袁大村概况

袁大村原是杨桥公社七大队。三社合并后,成为柯畈大队,1984 年与柯畈大队分开为袁大村。

袁大村地处茗山乡西南部,处北纬30o02', 东经114o43'。 东邻柯畈村,西靠杨桥水库,南与灵乡镇长坪村接壤,北与张谦村比邻。全村379户,1567人,耕地面积2070亩,其中水田1346亩,早地724亩。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袁大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杨桥水库南干渠绕全村而过,从2014年起,水田面积都流转到湖北瑞是生物有限公司种植玫瑰花,到花季, 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芬芳四溢。村民以首届乡村园博会为契机,发展旅游事业,带动经济大发展,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所属自然村:木麻树、卫家晚、袁大、璋洪闵、细卫家晚。

黄湾村概况

黄湾村位于乡政府驻东南2.5公里处,处北纬30°05',东经114°46',东临大鲁村,西南与中门毗邻,北接均畈村。

黄湾村在1975年前属洋湖公社一大队,撤区并社后属于茗山公社均畈大队,1984年改为黄湾村,以黄湾自然村派生而得名。

黄湾村清一色姓黄,辖区6个自然村,国土面积1.0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2亩,常住居民251户,1210人。

黄湾村土地肥沃,人民勤劳,常年种植水稻、小麦、红薯、大豆等农作物主品为主。十八大以来,为党的惠民政策深入民心,村容村貌得到巨大变化,如今宽敞平坦,水泥路通向各村民小区,处处洋溢着村民的欢声笑语。

由于大冶市政府投入资金扶贫,黄湾村的水田面积广种莲藕,依靠莲子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8月13日,由乡政府举办第一届“莲花节“。

所属自然村:下湾、上湾、老背屋、黄三重、董家咀、东泉。

京南村概况

一、京南村地处大冶市东北边陲,东与九龙村交界,南与中门村接壤,西邻金山店镇向阳村,北与金山店镇梅山村毗邻。是茗山乡有名的贫困偏僻村,距茗山乡5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400余亩,其中水田面积1300余亩,耕地面积1100余亩,山场面积5000余亩;共有9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成立了5个理事会,326户,农业人口1434人,共产党员29人;全村共有五保户6户、低保户11户,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25人,其中五保5户,低保8户,一般贫困户2户,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为4150元,到2018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2000元以上,村民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在村的村民还是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增加收入。

九龙村概况

九龙村60年代前属金山店镇,杨桥水库渠道开通后,属洋湖公社八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后属茗山公社九龙大队,1984年改为茗山乡九龙村,九龙村以村庄驻地九龙自然村而得名,九龙村地处茗山北陲,处北纬30°06’,东经114°47’。东与洋湖陈江荣接壤,南与大鲁相邻,西接京南、均畈两村,北与金山店长山、梅山两村毗邻、九龙村辖有11个村民小组,416户、1860人,贫困户共有28户(54人),其中贫困户4户(12人),低保户15户(33人),五保户9户(9人)。全村三留守人口26人,(其中留守老人13人,留守妇女1人、留守儿童12人),现有耕地面积2173亩,其中水田为1393亩、旱地780亩,水域面积76亩。

九龙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以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改革开放后,村民趁农闲外出打工,创造出了一片新天地,涌现出一些新时代的创业佼佼者,其中陈仲符、黄友升就是典型代表,他们为地方建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村民步入小康奠定了基础。如今九龙村辖内小区都通了水泥路,洁白的路灯照亮了每个村民的心。

所属自然村:官塘下、下官塘、陈代明、大谈、香铺儿、许株楼、郭庄、三移岭、铺尔墩、陈九龙、堰头、刘仓下

均畈村概况

均畈村在1975年前属洋湖公社二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改为茗山公社均畈大队,1984年改为茗山乡均畈村,以均畈派生而得名。

均畈村位于茗山乡东北面,距茗山乡政府驻地4公里处,处北纬30°06´,东经114°46´,东与洋湖村、九龙村毗邻,南接大鲁村,西与中门村接壤,北邻京南村。行政村区域面积2.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余亩,其中水田面积1500余亩,旱地面积300余亩。全村总户数共计393户、1463人,辖10个自然湾。

均畈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以种植水稻、小麦、红薯等农作物为主,勤耕苦读是均畈人的立家之本,农闲时节均畈人也偶尔从事其他行业以补农业收入不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富余劳力勇闯天涯宏图大展,汪加胜就是均畈人的杰出代表。

均畈村大力发展养殖业,大冶市茗山乡均畈大江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成立,法人代表黄太江,总投资100万元,年出栏肥猪800头,产值160万元,种猪80头。

大冶市茗星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成立,法人代表黄太松,总投资300万元,年出栏肥猪600头,产值120万元,种猪40头。

大冶市茗山薇城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成立,法人代表黄志猛,总投资300万元整,年出栏肥猪2000头,产值400万元,种猪150头。

所属自然村:石山下湾、陈冠英湾、均坜畈湾、刘正甫湾、黄伯依湾、汪六山湾、万家、成天明湾、柯自然湾、张家屋儿湾。

上汪村概况

七十年代,上汪村属大冶县朱山公社四大队,朱山公社与茗山公社合并之后,属茗山公社十一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后与茗山公社六大队合并为茗山公社。1980年与朱山大队分开为上汪大队。1984年改为茗山乡上汪村,以境内上汪自然村派生得名。

上汪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处北纬30005',东经114044'。东临中门村,南与边街村,朱山村接壤,西与鄂州太和镇相连,北与金山店向阳村比邻,属丘陵地貌。全村国土面积2.01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14亩,水田868亩,旱地246亩,山场面积2503亩,全村由10个自然湾9个村庄理事会组成,农户413户,总人口1748人,党员42人,预备党员1个,发展对象2个,入党积极分子2个,8个党小组。列入精准扶贫户现有17户34人,均已全部脱贫。

上汪村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种水稻、油菜、小麦、大豆、红薯、花生、玉米、棉花为主,由于上汪处杨桥水库北干渠上游,因此农作物根本无法得到水资源。上汪村在上级领导支持下,修建一座中型水库——上汪水库,为上汪村和其他村抗旱发挥重要作用。

过去的上汪村是一个空壳村,一无村级企业,靠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集体经济不能发展,人民生活不能提高,吃粮靠返销终年救贷是常事。

改革开放后,调整农业机构,改变生产模式,发展村级企业。上汪村通过招商引资,已有湖北南沃生态有限公司,湖北东欣古建科技有限公司,大冶凯达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和一个美虹纸品包装厂,一个大冶市茗山牛犇专业合作社,安排就业人员40多人。带动上汪村经济。

集体富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上汪村着手抓新农村建设。全村建沼气池210口,节约燃料开支,又解决了过去“脏乱差”现象。交通运输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9个村组进行硬化,做到了户户通,也安装了路灯,实现“三清、三化、三改、三建”目标。

下余村概况

下余村位于茗山乡政府驻地东4公里处,处北纬30°04′,东经114°47′,东临华若村,南接陈贵镇江添受村,西与柯胡村相连,北与大鲁村毗邻。

下余村1975年以前属洋湖公社七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茗山公社大鲁大队,1984年与大鲁分开,改为下余村,以驻地下余派生得名,辖9个自然湾(石中郎、柯柏仁、柯兼善、下余、上吴、上子盛、下子盛、朱家庄屋、柯仕六),7个村民小组,231户,1140人,贫困户13户,11人,其中建档立卡8户,24人,残疾人15人。村干部4人,党员28人,其中女性党员8人。耕地面积1496.78亩,其中水田面积1201.92亩,旱地294.86亩。

历届村干部不辱使命,带领村民修渠筑库,三治五改。下余水库、渠道、上吴泵站等“五渠一库”都是昔日下余干群的辛勤硕果。这些水利工程曾在斗天、斗地、斗自然灾害中显示巨大威力,为今天实现小康目标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学堂村概况

学堂村原属杨桥公社三大队,撤区并社后由杨桥大队分开划为学堂村。东邻张谦村,西与仄船村相邻,南与杨桥村接壤,北依天益村。学堂村地处大治市西北边陲,是茗山乡有名的贫困偏僻村,座落在茗山乡西南边,距茗山乡4.8公里。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所属自然村:黄石湾、学堂、吴家大屋、张淑政、吴晚、吴岭。共有耕地面积1840余亩,共中早地面积1180亩,水田面积660余亩,山场面积1400余亩;全村共有297户,农业人口1510人,共产党员24人;全村共有五保户8户、低保户20户;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为14000元,村民的主要收入是靠外出打工。

晏庄村概况

茗山乡晏庄村位于茗山乡政府驻地北面1.5公里处,处北纬30°04′,东经114°45′,辖地1025亩。原为白石祠大队,1984后改为晏庄村。以晏庄湾自然村派生得名,驻地垴背湾,与茗山中学对门。晏庄村东临屋段村和大鲁村,南边与范道村交界,西边与边街交界,北边与中门村交界,旅游路保灵公路贯穿晏庄村。

全村6个自然湾,分别为晏庄湾、刘明益湾、细刘湾、张大亨湾、垴背湾、柯益凤湾。划分为5个村庄理事会,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341人,339户,全村共30名党员,女性党员9名,男性党员21名。土地面积908亩全部流转种植了大马士革玫瑰花。匠人匠心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安排了部分村业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企业有:晏庄村天培食品菌养殖基地、茗晏花卉基地、中日合资匠人匠心制衣有限公司等。2010年3月被评为“大冶市交通先进集体”、2010年3月被评为“大冶市平安村”、2012年6月被评为“大冶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10月被评为“大冶市十大敬老模范单位”、2013年2月被评为“大冶市巾帼示范村”、 2013年1月被评为“黄石卫生村”、2013年10月被评为“湖北省敬老文明号”、2013年11月被评为“大冶市文明乡村”、2013年11月被评为“大冶市最美乡村”、2014年2月被评为“大冶市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我村被评为“湖北省卫生村”、“黄石美丽乡村”、“科普示范村”。

今后我村的发展思路是玫瑰花种植和玫瑰花观光旅游业,我村一定抓住机遇在创建工作中力求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和谐稳定为取向,以提高村民幸福指数为目标,扎实认真的开展工作。把我村建设成为中国最美花村!

仄船村概况

1. 地理条件:仄船村位于茗山乡南部,东与学堂村相邻,南连杨桥村,西与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胡进村阡陌相通,北与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邱山村隔山相望。辖区面积共计2555亩,耕地面积406亩,山场面积1050亩,水田面积606亩。

2. 人口规模:全村共辖5个自然湾,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计276户,1376人。一组对门刘湾21户130人,男75人,女55人。二组柯六湾18户95人,男50人,女45人。三组下山口湾55户240人,男130人,女110人。四组仄船湾63户360人,男195人,女165人。五组黄安湾66户327人,男176人,女151人,六组黄安湾54户224人,男129人,女95人。

3. 组织建设:我村村委会位于仄船湾,建于2006年砖混一栋二层楼房,村干部4人。全村党员19人(含预备党员1名),男党员17人,女党员2人。

经济发展:2019年新建了60亩左右的蔬菜基地,并计划在今年7月份新建一个200亩左右以黄桃为主的生态采摘园。结合瑞晟公司土地流转,充分安排村民务工就业,配套园博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地方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美丽乡村。

张 谦 村 概 况

张谦村地处茗山乡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处北纬30º02,东经114º44'。 原是杨桥公社五大队,1976年与彭晚大队合并为张谦大队,1984 年改为张谦村。以村委会驻地张谦派生得名。

张谦村东临柯畈村,南接袁大村,西靠杨桥村,北与彭晚村相连。全村人口2158人,536户。耕地面积1460亩,辖6个自然湾:张谦铺湾、张谦湾、王兴禄湾、下庄吴湾、细李祖湾、大李祖湾。分3个网格小区,村有党支部1个,5个党小组,组建了5个村庄理事会,理事会成员21人,村党员44人,其中女党员6人,60岁以上党员18人,村“两委”5人,其中女干部3人。

2014年以来,随着茗山乡繁紧围绕“生态立乡,产业强乡,奋力打造最美花乡”的目标,张谦村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该村大部分自然村的土地都种植了玫瑰花、熏衣草、迷迭香等高附加值农作物,村民积极投身花卉种植:这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人,而且生态环境焕然一 新,村庄周围尽是花海,花开时节芬芳四溢。同时利用生态人文优势,积极开发生态文化旅游业,餐饮业,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村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在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张谦村自然环境优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茗杨公路穿插其间,是投资兴业的新高地。

中门村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中门村位于茗山乡西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处北纬30°05。东经114°45,东临黄京南村,西靠鹅公包山,北与金山店相连,南接宴庄、边街两湾,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一个农业大村。

二、基本情况

中门村13个自然湾,20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06亩、(水田1954亩、旱地352亩)、山场300余亩。

三、组织结构

中门村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支委委员2人。村委会班子成员5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2人。全村现有党员48人,其中男党员43人,女党员5人;35岁以下党员11人,60岁以上23人,困难党员3人,支部今年培养积极分子2人,发展对象2人,转预备2人。

四、文化阵地

中门村现有党员活动室1个,老年人活动中心1个,图书阅览室1个,文化活动中心12个,文化活动广场12个,文化活动队伍12个,为群众学习、娱乐、健身、舞蹈等方面带来极大的方便,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五、经济发展

中门村现有大冶市茗山年生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冶市茗山和茂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冶市家铭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冶市茗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4个合作社。家庭农场3个,分别是大冶市茗山太阳山家庭农场、大冶市茗山四季红家庭农场、大冶市宏泰家庭农场种养殖基地,带动群众土地流转15户,增加了农户的收益,提高了生活质量。

朱山村概况

朱山村位于茗山乡政府驻地西北部2公里。处北纬30°04’,东经114°44’。东与边街村接壤,南与茗山村、范道村毗邻,西与天一村相接,北与上汪村交界,以朱家山头派生得名。全村388户,1418 人,耕地面积1002亩,辖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朱山村原属朱山公社, 朱山公社和茗山公社合并后。为茗山六大队,1984年改为朱山村。这个村原是黄石市大冶县的老先进,连年被评为模范村。原村支都书记尹风山是省级。市级县级劳动模范。朱山村土地肥沃,日光充足,但是水利条件差。地处杨桥水库北干渠上游,全靠提水灌溉,为此凤山支书带领全村人民大年初一就上山,在大茗山的流水口修座小水库。 但是不能覆盖全村的耕地灌溉,在修建上汪水库和彭晏如水库的同时,又再张仕庄修建一个三十 千瓦的大泵站,这样全部解决了水利死角的难题。正是朱山人科学种田,每年的粮食单产量在全县居一, 虽说朱山村产量高,公分值居全公社之首,单一的农业结构束缚了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个丘陵地势的朱山村, 他们反常态, 打破了旧有的单一种植模式,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通过改山还林,改地还果园,家家户户种葡萄、桃、李、杏、橘、梨、枣、柚……全村经济收入人均净增2000元。

朱山村科隆种养合作社与2017年在本村种养药材,它帮助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解决了“老弱”的工作难,从而带动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花炮厂、四平花炮厂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我村2017年4月份转型退出,现通过乡党委政府及村招商引资,铜都足球训练基地项目在进一步恰谈中。

昔日的光环和荣誉, 激励着朱山人今天的追求和梦想,如今的朱山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房。全村水泥路硬化,实现村村通,户户连。花卉遍野,绿树成荫,如诗如画,胜似天堂。

所属自然村:张仕、熊家、细屋尹、老屋尹、新屋尹、彭晏如、山下尹、上彭、下彭。

子禹村概况

子禹村位于茗山乡东南部,与陈贵镇江添受村接壤,全村辖有7个村民小组,共6个自然湾,404户,1539人,劳动力952人,60岁高龄以上192人,耕地面积1196亩,退耕还林面积35.3亩,设党支部1个,3个党小组,共有村两委成员4名,其中交叉任职3名,党员28名(含预备党员1名),女性党员5名。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大多数农户的主要收入依靠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来源。

余祠村概况

余祠村位于茗山乡政府驻地东南三公里处。南与陈贵镇雷山村和余洪村接壤,西与彭晚、柯畈村毗邻,东与屋段村、子禹村交界,北与鹤桥村相邻。处北纬30°02',东经114°46'。原属茗山公社七、八大队,1984年合并为余祠村,以村委会驻地余家祠堂派生得名。辖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55户,人口1764人,耕地面积2213亩。

余祠村是茗山乡的望族,曾有“鲫鱼地的人讨米回府”的口头禅,全村只有余姓,无一杂姓。这里是余相爷余国柱的诞生地,清朝早中叶,相府门庭若市,格外繁华,颇具官家气派。

但是,余祠村土地贫瘠,水利条件差,多少年来,靠单一的种植水稻、小麦、花生、油菜、红薯等生产模式。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余祠村民贫困,每年有三四个月靠吃国家返销粮,年终结算劳日价值最高的只有0.3元左右。改革开放以后,村民们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1984年,由乡政府牵头,利用山场兴起了种植楠竹的木林基地,办起了畜牧场,建设精养鱼池,家家户户你利用闲散地建葡萄园、蜜橘园、青蒿素基地面积2000亩(包括山场),资金上千万,已经投产。同时全村利用能工巧匠成立了建筑公司。这支具有规模的队伍,长年活跃在黄石、武汉、北京等地,每年向国家交纳了几百上千万的税收,同时使余祠村人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八千元。

余祠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余祠的医疗制度健全、完善,每个村民都参加了“新农合”。余祠村在门前湾建起了“文化娱乐中心”,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经过多年的努力,余祠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户群楼高起,富户别墅生辉,勤劳智慧的余祠人正在奋起双臂,让余祠的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官村发扬光大,更上一层楼。

所属自然村:门前、新屋、细门前、老屋湾、宋家庄、冯贵、金尹、垴背屋。

西洪村概况

解放前,西洪村属湖北大冶大茗乡西洪堡。两是指大茗山的西边,洪是指西洪的位置两边是山,中间垅水田, 还有一条小山溪, 长年山溪里流着山上F来的洪水,故此地名叫山西洪。

解放后,在初级社至高级社时,将山西洪简称为西洪,当时设立西洪管理区。那时灵乡镇的的风亭村属西洪管理区管辖。人民公社时期,下庄屋,余湾儿坳新屋、李万帮,火烧厂、聂家晚均属于杨桥人民公社的八大队。陷田黄、刘承育、刘祖、口头左、上肖、下肖、盘龙左、盘龙左细屋均属于杨桥公社的七大队。在1965年冬,将七大队、八大队合并为西洪大队,1984年将西洪大队改为西洪村。

西洪村位于茗山乡的西部,处北纬30*02',东经114044'。东与杨桥村交界,南与灵乡镇的风亭村交界,西与鄂州市太和镇的伯浩村和谢埠村交界,北与鄂州市太和镇的胡进村交界。

全村共有580户,2447人(其中男1407人,女1040人)耕地总面积1160亩(其中水田870亩,早地290亩)。山场面积3330亩(其中生态林476亩, 荒山300亩)。全村有1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西洪村最大的优势是山场面积辽阔,进行了封山有林,植树造林,绿树成荫,其中生态林4760亩,都种上了各种果树。

所属自然村:余湾儿(万儿E)、坳新屋、李万邦、火烧厂、聂家晚、陷田黄、刘祖、口头左、上肖、下肖、彭垴左、彭垴左细屋、刘承育,下庄屋。

杨桥村概况

杨桥村地处久负盛名的杨桥水库旁,明末万历年间(1573-1620),由杨文修建“杨桥”因而得名。

杨桥村原属杨桥公社四大队,撤区并社后杨桥大队内辖仄船、学堂、杨桥三个大队。1984年又将三个大队分开,杨桥大队改成杨桥村。

杨桥村处北纬30度02’,东经114度43’。东邻张谦村,南与灵乡镇坳头村交界,西与西洪村接壤,北与学堂村和仄船村毗邻,总面积3260亩,其中耕地面积960亩,山场面积1800亩,水田面积606亩。辖八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全村327户,1708人,全村外出务工的有36户,168人,农民人均年收入17253元。

该村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驰名大冶。村中有地方品种最全的土特产杨桥商贸街。民间传说的大冶“一贤二仙三阁老”之一的贤人万止斋,世居杨桥。万子斋考取进士未做官,到果城相公由教书,遂迁居果城。“止斋之裔孙,宫台里之所出”,万止斋古墓地处杨桥廟旁,杨桥古桥距今460余年的历史,桥长20米,高7.42米,宽5.12米。石拱桥结构坚实,造型新颖,在黄石地区属古桥之首。公元1994年拍摄电视剧《张之洞》在此桥选景。

杨桥交通便捷,公路如织,环境幽静。加之,杨桥水库、美女现羞。万止斋古墓、水库钓鱼岛、玫瑰花基地香料厂、乡村园博会主会场等景观星罗棋布。今日之杨桥,已成为冶邑之名胜,旅游之圣地。

2014年,杨桥村成立了大冶市茗山杨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发展村级经济加快了脚步。同年以首届乡村园博会为契机,发展旅游业和开办农家乐,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2019年成立了大冶市杨桥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结合瑞晟公司,实现了农村妇女在家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所属自然村:吴少山,上庄吴,上杨,新屋,张文钦,下杨,中杨,金家湾

屋段村概况

  屋段村距茗山乡政府15公里处。东与子禹村交界,西与范道村相连,南与鹤桥村相连,北与宴庄毗邻。党群服务中心(屋段村村委会)驻地在大屋段派生得名:

  屋段村属丘崚地形。全村版图面积2.3平方公里,土地面积3380亩耕地面积2830亩(水田1384亩,旱地1050亩),山场200余亩。村内土地宽阔,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杨桥水库建成后,淙淙库水经彭伟支渠自流灌溉。1975年“三治五改”,改小田为大田,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单一型农业结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于是在近几年,屋段村通过土地流转,成果显著,种植玫瑰花面积418亩,苗圃面积310亩,村内有有机蔬菜水果种养合作社二家,可解决村民就业80多人。争取政策支持发展吉丰合作社中华草龟养殖的规模和效益;在金融扶贫方面扶持宏欣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鼓励种植大户段久美(承包水田529.2亩),进行粮食产品提质增效的同时摸索稻虾联作。安排了全村百人以上的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全村11个村民小组。下辖6个自然村:(1.2.3.4小组)港东湾,(5.6.7.8小组)大屋段湾,(9小组)郭仕益湾,(9小组)纪家庄屋,(10小组)柯隆亘湾,(11小组)下余楚八湾。经2018年村庄理事会换届后,成立了6个村庄理事会,共有理事会成员40人。

全村共359户,1473人,其中劳动力884人,育龄妇女367人,全村共产党员共30人(含预备党员2人),其中女性党员5人,60岁以上的党员11人。

柯畈村概况

柯畈村原是杨桥公社六大队,三社合并后,与袁大大队合并为柯畈大队,撤区并社后,柯畈村位于茗山乡东南部,东与陈贵镇、南与灵乡镇接壤,属茗山乡的一个行政大村,交通便利。人口2291人、520户、其中:贫困户44户,贫困人口104人。辖区7个自然村包括(陈戊湾、卫兴四湾、刘福八湾、柯丰斗湾、虞杰畈湾、柯家畈湾、尹家湾),8个村民小组,总用面积5071亩、其中耕地面积1430亩(水田750亩、旱地680亩)。另有山地面积2100亩,水域及其它用地面积1195亩,村建设用地面积345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村现有医疗卫生室1个,图书室1个,小学1所。

柯畈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杨桥水库南干渠饶全村,从2014年起部分村民水田面积流转到湖北瑞晟公司种植玫瑰花,一到花季,芬芳四溢,村民以首届乡村园博会,发展旅游事业,带动经济大发展,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柯畈村村前溪水清流潺潺,村后青山树木参天,景观密布,人文荟萃,中国中央候补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刘石泉同志就出生在这里。

天一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天一村地处大冶市西北边陲,是茗山乡唯一的山区行政村,座落在大茗山西背后,距茗山乡8.4公里。

全村下辖7个自然湾、9个村民小组,其中张添益湾辖3个村民小组,下设4个村庄理事会,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外出打工。全村262户,1003人,其中党组织关系在村委会的党员26人。

全村耕地面积1380亩,其中水田705亩、旱地685亩,山场面积5800余亩。

天一村地处山区,交通闭塞,水源缺乏,日照时短,植物生长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种植水稻,基本是望天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天一村带领群众在辖域内修建了4座小型水库,确保连年丰收。由于单一的产业结构,尽管天一人日出而行,日落而归,但仍是朝不保夕,饥寒交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没有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天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近220户在茗山、大冶、黄石、鄂州等城市买房定居、有近110户在外地经商、摆摊经营,偌大的行政村只有30余户在家居住,家中大部分是“三留守”人员。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天一村新建通村公路15公里,各自然湾也实现了组组通、户户通,建设了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全村引用到了干净的山泉水,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促进经济发展,逐渐把天一村建成了一个小桥流水、碧水蓝天,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

柯胡村概况

柯胡村位于茗山乡政府驻地东2公里处。处北纬30 ̐ 04',东经114 ̐ 46' ,原与张子禹大队合并,1984年分开改为柯胡村,以柯胡两庄姓氏得名。村委会驻地柯汉召上门湾,下辖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320户,1215人,其中男650人,女560人。耕地面积1023亩,其中水田923亩,旱地100亩。

柯胡村位于闻名遐迩的金鸡池畔,这里常年祥云环绕,瑞永驻,庇佑柯胡人四季平安,事业兴旺,人才辈出。大冶志有载,国民党十五军副军长胡冠天就出生在这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湖北省技术学院院长书记胡明钦、黄石市劳动局局长吴高寿、乡镇企业局局长、担保公司董事长吴高升、大冶市政协副主席柯善富、北京301医院主任医师吴兰洲,中国航天科工集体第三研究院人才产权中心主任胡汉波等都是从这块风水宝地走出来的。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范围,正科级以上的干部就有26余人。

柯胡村世世代代以耕织为业,自古以来,柯胡自产棉布,远销江西、通山、阳新、崇阳。柯胡“丝绸之路”誉满湖广。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柯胡村民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现有农牧、农业开发公司3个,合作社3个,人均纯收入16980元,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村组公路全面硬化、亮化、村民住房宽敞明亮,生活小康,文化祖堂建设达标,全村上下文明和谐,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鹤桥村概况

鹤桥村位于乡政府驻地南0.6公里处,处北纬30.03′,东经114.44′,原为大屋段大队,1984年改为鹤桥村,以鹤桥自然村派生得名。东与大屋段自然村交界,南与余祠、余金尹、老背屋自然村接壤,西与彭晚村古塘下自然村毗邻,北与范道村柯清宇、柯祠堂、乡政府驻地、彭继武湾相连。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2亩,其中水田980亩,旱地面积172亩,山场面积76亩。全村258户,总人口1230人,其中男671人,女559人。

鹤桥村以张鹤桥的桥名而得名,辖7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鹤桥村在1987年以前虽然“以粮为纲”,但是全村粮食总产超不过90万斤,年收入只有二三十万元,是茗山乡最贫困的村,集体经济是一个空壳。党的十九大以来,鹤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旧有的生产模式,就退耕还林达200亩,开辟鱼苗生产基地,年产值近100万元。

2019年以来,全村硬化公路4800米,水泥路做到了户户通,上余楚八、王文久、彭伟、彭文南修建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组织了民间舞蹈队,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所属自然村:上余初八、王文久、张鹤桥、柯鉴塘、柯垅堪、彭伟、彭文南。

洋湖村概况

洋湖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6公里处,东与陈贵镇上罗村相邻,南与华若村相望,西接九龙,北与金山店长山、马龙毗邻。原名洋湖大队,1984年改为洋湖村,以洋湖铺派生得名,驻地陈江荣。国土面积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500亩,水田面积1500亩,荒山面积 120多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红薯等农作物。辖区内共有10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湾,291户,1323人,其中劳动力730人。全村共有党员26人,6个党小组,其中女性党员4人,60岁以上党员8人,40岁以下党员14人。40岁以上党员人数4人,村“两委”干部4人,其中女干部2人,低保户11户28人,五保户6户6人,建档立卡10户19人。

洋湖人具有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优良传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洋湖享有大冶粮仓的美誉。改革开放后洋湖人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先后创办过养殖场、菌类生产基地、树苗种植场,为地方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一批实力雄厚具有带动作用的先进企业,其中有中粮集团、武汉长绿有限公司、湖北常青生物有限公司、药龟养殖基地,另有三家新型经营主体。如今这里别墅纵横,宽敞的水泥路通向全村各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茗山村概况

茗山村原名必明大队,1984年,以雄伟秀丽的大茗山脉派生而得名,村委会驻地许必明湾。

茗山村坐落在大茗山下,位于茗山乡政府西部1.2公里。处北纬30 03,东经114 44.东接范到村,西部鄂州太和镇,中间横亘茗山山脉,西与张谦村为邻,北通朱山村,辖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84户,2080人。耕地面积1231亩。

巍巍大茗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贤达辈出。茗山也因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咏茗山桃花茶“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而誉满神州。

茗山有著名的茗山双峰八景,辖区内有禅林佛教圣地洪化古寺蜚声于国内外。洪化寺位于大茗山腹地西侧,视野开阔,群山怀抱。寺前流水淙淙,对岸青山叠翠,树影光驳迷离。寺内灵光佛气,寺外暮鼓晨钟。相传南北朝时期朝廷派副将洪华镇压农民起义,兵败鄂都,洪化逃往大茗山,以求东山再起,暮年洪化将军一心向佛,修建洪化禅寺,命名为洪化古寺。

过去村民大多以钟水稻、小麦、油菜、红薯为主,产品结构单一,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村民自发调整生产模式,利用山场资源,大搞养牛、养羊等养殖业,大搞油茶种植。在山下大搞生猪养殖、龙虾水产养殖。多品种类型结构,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所属自然村:许必聪、许必明、许孔曼、柯左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