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陈婷)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积极向好,生活生产秩序加快恢复,湖北省普通高中毕业年级(含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毕业年级)学生将于5月6日统一开学,我市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间制定开学指南,保障错区域、错层次、错峰入学。
大冶一中
为做好开学准备,大冶一中从4月22日起建立至少14天的健康卡,要求学生每天如实在班级QQ群(微信群)中进行健康打卡,做到不隐瞒、不间断,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健康状况,并建议现居本市的同学不要再离开黄石地区,所有学生尽量不要前往武汉市区。
返校后,大冶一中将禁止一次性白色垃圾带入校园,学生需自备防疫物资(口罩、免水洗消毒液等,不允许带酒精消毒剂)。“学生们可按每天2到3个的标准,准备适量的口罩,如果家庭困难或其他紧急情况的,可以向学校申请领取。”该校党政办主任袁军诚说。
该校校长胡梅表示,返校复课不等于疫情解除,我们特地制定了《大冶一中高三年级复学运行指南》,让学生和家长在返校前认真阅读,返校时按规操作,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大冶实验高中
大冶实验高中由两个校门分流入校,步行的学生从大门进出,乘私家车的学生从侧门进出。大门口设置4条入校通道,侧门设置2条入校通道,通道按1米的距离划定地面点位标识,并在大门、侧门各安装一个大型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安排15名教师值日,做好体温检测、入学疏导工作。
该校每个楼栋都贴有重点区域消毒记录表,详细记录一天三次的消毒情况。“我们请了专业团队对教学场所进行清洁,确保校园环境卫生安全。”该校副校长、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邓俊杰介绍,为实现平安、顺利复学,该校围绕学生“学”、“吃”、“住”做了充分准备。
教学上,复课的高三年级实行小班教学,严格执行30人1个班的制度。“我们连学生进出教室门口的方向都在地上贴出来了,避免学生涌向同一个楼梯口。”该校政教处副主任王文进介绍,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宿舍楼,在做好日常防疫措施的同时,都配备有临时观察室,以供应急需要。
“原来5到6人一间的宿舍,现在也改成了4人一间,脚对脚错开。”王文进说,不仅如此,非本栋宿舍楼的学生不得进入,同时,学生也必须佩戴口罩,经过刷脸测温正常后才能出入。
4月29日,该校130余名高三教职工已全部做完核酸检测采样,保障高三年级安全开学。
大冶六中
4月17日下午,大冶六中组织复学复课防控演练,重点针对返校入学、聚集性场所出入、食堂就餐、应急处置等环节进行演练,让教职工熟悉相关工作流程和操作办法,同时将演练过程拍成专题视频,发送班级群和家长群,提高学生防范意识,掌握复学流程,及时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4月23日,校总务和综治办对食堂和安保人员进行防疫培训,针对特殊的工作要求做了详细安排。
4月24日下午,该校五楼多媒体中心举行高三教师复学复课培训会、高三班主任与值班干部复学复课培训会,进一步强化了思想认识,所有流程做到入脑入心,老师们对复课要求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月27日前,政教处负责做好学生防疫培训,分为视频学习、线上培训、发放告家长书等内容,让常态化防疫理念深入人心。
大冶二中
大冶二中是我市唯一的一所地处乡镇的示范高中,全校住读生有1369人,其中高三住读生369人。
“我校住读生相对比较多,所以学校在学生食宿这块花了些心思。”该校党政办副主任王五良说。
为落实卫生防疫“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四个一”的要求,该校统一定制符合食用标准的304钢餐具,供学生就餐。“我们在每套餐具上刻上学生的班级、姓名,在餐具的设计上,学校非常用心。”王五良说,这些用心的设计,给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在疫情期间上学以温暖。同时,又贯彻了环保的理念,减少了校园垃圾,为防疫工作做贡献。
大冶职校
该校积极准备各项复学工作。4月3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校征用区域进行终端消毒效果评估,保证消毒质量。该中心检验科人员采集住房内门把手、水龙头、灯开关、床梯扶手等物体表面样品48个,空气样品36个,检测结果均显示消毒合格。
大冶职校高三年级现有15个(含技工学校)教学班,在校学生412人,教师及管理人员86人。学校开学以后412名学生全部住校,实施封闭管理。目前,该校已为住读学生准备好宿舍109间(其中男生75间,女生34间)确保每间寝室不超过4人,一人一床。“我们对学生宿舍进行了全面的装修和专业的消杀,所有空调请专业公司进行消杀清洗,并为学生购买全套的床上用品,总计花费已达300余万元。”该校校长明华说。
4月28日,市教育局牵头市公安局、卫健局、市场监管局、城管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对大冶一中、大冶实验高中、大冶六中等8所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年级春季开学工作进行现场检查评估,8所高中阶段学校通过2020年春季开学工作评估验收。近日,我市8所高中阶段学校教职工也将陆续完成核酸检测,切实保障5月6日安全有序开学。
责编丨罗仲楷
主编丨周春明
总编丨柯梦然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