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12-12 08:41  

“十二五”以来,我市科技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升级,有效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和加快实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年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通过我市发改部门对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我省探索小城镇投融资模式创新之路提供了一个范例。

政策支撑  营造良好科技创格局

近年来,我市以“进企业、解难题”、“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为契机,落实各级科技政策,努力营造良好创新氛围。通过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企业主和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对乡镇分管负责人和科技、统计等有关人员开展科技创新考核相关知识培训。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出台科技政策文件。先后制订出台了《大冶市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大冶市科技奖励考评细则》、《大冶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大冶市工业倍增计划科技奖补实施办法》、《大冶市专利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贯彻和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实施,有效推进了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基本形成了“科技大合唱”的良好格局,为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是科技管理部门的努力方向,每年深入近百家企业,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收集调研工作,建立企业技术难题和项目数据库。

与此同时,还开展平台载体建设,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平台建设,指导帮助开发区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平台”,指导帮助企业建设并升级技术研发平台,着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截至目前,我市已有60余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入孵创业服务中心,2015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另外,我市近半数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其中,“黄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8家。2015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58.2亿元,同比增长14.57%,其增长幅度高于我市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近11个百分点,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和高新产业的加快发展,为我市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国家高新区创建规划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各类申报材料已上报国家科技部,创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改革创新  投融资机制得到完善

针对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现状,认真钻研国家、省投融资改革创新的方针、政策,解放思想,统筹谋划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工作的总目标和具体措施。

在投融资体制上,针对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相继出台的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和地方融资平台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率先开展投融资改革,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投融资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完善投融资工作体制、机制文件,分别从做大融资平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投融资决策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系统架构了“负债有度、总债有数、管债有规、偿债有钱、举债有责、用债有方”的融资体制机制,改变了由政府性平台融资、银行借贷的“一点支撑”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公共资金投入不足的困境,一直是各地在加快新型城镇化中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市民间资本雄厚,年银行存款余额近400多亿元。为了把优势变成效益,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项目,市政府建立PPP项目库,采取放宽市场准入、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贴息等多种方式,推介PPP项目,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加快进入。劲牌公司出资建设的体育公园,是民间资本投入城市建设的典型范例。该项目由劲牌有限公司无偿提供资金1亿多元投资建设,市政府进行管理,对市民全面开放。

今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总体方案及相关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市围绕降低企业融资门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社保负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降低企业营销成本、降低企业兼并重组成本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进了一系列改革,着力降低企业成本。

引培兼顾  资源化市场配置人才

一直以来,市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胆探索人才工作新思路、新举措,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我市人才总量达7万余人,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人才6000余人。并且已建有国家级、省级、黄石市级和大冶本级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平台51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平台27个,黄石市级平台18个,大冶本级平台13个。

下一步,将围绕上级组织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通过持续加大组织领导协调力度、政策资源整合力度、工作指导督办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任务有效落实。

通过健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结合我市“4+1+2”产业布局,围绕人才创新创业的个性化需要,从产业功能布局、平台建设规划、人才项目审批、财税金融支持、创新创业指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找准区位定位、产业定位、资源定位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对现有人才政策、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整合完善,制定完善更具竞争力、更加有利于聚集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冶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进一步拓展高新技术园区人才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和承载空间,坚持以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以“4+1+2”产业集群为纽带,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协调引导高新园区高标准建设特色“众创空间”,并通过引入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努力将“众创空间”打造成为集聚人才创新创业创意的梦想小镇。

与此同时,牢固树立“四个尊重”理念,进一步强化组织、科技、人社、高新园区和社会机构的职能作用,不断改善各类人才来冶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社会氛围。(今日大冶记者  潘雪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