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作者 程峥)
暮色渐沉,关窗的时候探出头去,西天有晚霞,柔光滟滟,一片旖旎之色。
这样温柔的黄昏,总让人心生眷恋,想用眼睛挽留。只到霞光隐去,天色暝茫,才依依不舍地合上窗户。
今天农历二月十七,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想必今晚的月亮也凑合着会是圆的。想到月亮,便想起了书里的一些句子:“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这是张爱玲眼里的月亮,陈旧,迷离,飘忽不定,像她布局的主人公那不可琢磨的命运。
我没有那么伤情,但也是极喜欢月亮的。对于一个出生于月圆之夜的人来说,月亮又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所以常常在水泥丛林的罅隙间有意识地寻找。渴望看到每一个满月。其实也是不能,一年十二个满月,逢上阴天或下雨,又有几次满月可看呢?一辈子呢?数也数得过来吧。
今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元宵夜。被迫待家中,无法尽情赏月。远方的伊人告诉我,她那里天地清朗,月色映着梅花,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皓白澄澈,恰似一片雪色莹莹。为她的描述心动,那晚的月亮便也像是过了眼似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美好吗?可是这在从前是一件多么容易得到的东西,何其平常的事物。就是这样,得到了才知道失去的可贵。按照往年惯例,元宵是宣告半个月的年结束的日子。然而现在没有烟火,没有花灯,没有元宵。想到这些我现在很能明白小孩儿们那种渴望放风的心情。大门关久了,难免会压抑。
每天看新闻,关心着家人,问候着远方的亲朋好友。除此之外,我做了不少反思。作为一个九零后,我肯定是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突发安全事件。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们中国人是那么的勇敢,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果断决策,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封城”式的方式,令世人震惊和侧目。但同时,此时的“孤单”又是那么的无奈,是那么的令人伤痛,有的是那么的悲壮。宅家是无奈,这是生的孤单,而因这场疫情离去的人们,因为病毒的残酷,他们的“走”也是那么的“孤单”,亲人只能远远的哭泣和送别。这场疫情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生死孤单”。
刘慈欣在《流浪地球》里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它真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无一幸免,扰动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节奏,同时也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灵魂。
我常被电视中的镜头和故事感动,更被身边平凡的话语和行为触动。身为社区网格员的姑姑正月初一就开始复工上班,在医院工作的表哥主动请缨一线,我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做好空中教学和线上培训的计划,在团队中积极捐款,还参加了几次志愿服务,总算尽了些绵薄之力,做了少许有意义的工作,心里稍有点慰藉。这场全民阻击战,我也没有缺席。
毕竟还是幸运的,因为活着,有所期盼地活着。可以继续风花雪月,花好月圆,享受这尘世的美好。这个春天,有多少人的月亮已经永远破碎了,再也不会圆满。
大疫当前,我们每个人都不应是旁观者。所有为防控疫情而奔走的人们都将被一一记录在案,敢医敢言的国士、刚强勇毅的军人、义捐粮蔬的农民、海外热心的赤子、仗义执言的书生、亲人隔离的百姓……大疫正书写大勇,大疫亦可见大义。
我想,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顾这个春节时,会有很多人和事值得回味。疏忽一月有余,又是一番月盈月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个月半,我在家望月兴叹,关注苍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个月半,一定可以下楼赏月了吧!
责编丨刘琪
值班总监丨万紫
值班总编丨程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