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坚守 抗击疫情 — 记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副护士长黄咏可

02-17 07:51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王悠)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向全国蔓延,大冶未能幸免。1月19日,市人民医院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该院感染科副护士长的黄咏可义不容辞地奔向前线。在将近一个月的战“疫”中,她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在隔离病区,用弱小的身躯为患者们撑起一把健康保护伞。

虽害怕仍坚守一线

黄咏可,生于1984年,尽管从事护理工作已经17年,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她内心多少有点打鼓。“说不怕那是假的,疫情刚发生时,大家对病毒存在很多未知。”1月19日早上,该院感染科主任在工作群里发布一条通知,要求大家多留意发热患者。谁也没有预想到,就在当天中午,一名从武汉回来的患者因为发烧来到该院就诊,胆大心细的黄咏可及时了解情况,立即为患者准备了单间病房观察病情。

在经过系列的抽血化验、CT检查后,基本确定了该患者与一般肺炎情况不一样,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后的几天,医院陆陆续续来了许多发热患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就此打响。

从那以后,黄咏可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她还对患者实行亲人式关怀、“保姆式”服务。

除夕之夜,当大家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黄咏可蜷缩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翻看着手机里孩子的照片,嘴角露出了幸福的微笑。突然,一阵仓促的脚步声响起,“快,患者呼吸严重困难…”黄咏可立即从沙发上跳起来,第一时间投入到抢救中,最终患者转危为安。黄咏可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心中暗想,幸亏自己有先见之明,留守在科室,要不然无法及时进行抢救。

黄咏可就是这样,心里始终装着患者,她已数不清她多少次深夜守在办公室,为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待命,困了也只能在沙发上眯一会。

“我最愧对的就是我的家人和孩子。”说这话时,黄咏可的眼眶红了,她告诉记者,自己有两个孩子,其中小女儿才1岁半,平时工作太忙,她根本没时间回家看他们,就连视频都很少,前不久,和孩子视频的时候,孩子都快不记得她了。

脏活累活她主动干

为了更好地阻击疫情,医院设置了隔离病区,黄咏可和同事们加班加点地布置病区收治病人,经常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特别是有一天晚上,陆续收治了8名发热患者,工作量大增。“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进舱,不到一会就闷出一身的汗。”黄咏可说,就是在这样行动不便的情况下,她和同事们要为患者打针抽血以及日常护理,有一次她从早上到晚上十一点,接连进了三次舱为患者服务。

随着疫情的发展,许多人谈“疫”色变,就连科室里的清洁工、护工都辞职了。“说实话,我也能理解他们。”黄咏可说,病房清洁和医疗垃圾处理同样会面临着感染的风险,大家担忧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这些病房清洁和医疗垃圾无法得到及时的清理,那么整个隔离舱就有可能变成污染区,后果不堪设想。

“脏活累活没人干,我来干。”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之外,黄咏可主动担起垃圾清运工作。

“来,把不要的垃圾扔下”“小心,刚拖了地有点滑”……

在隔离病区内,她一次次地扛起垃圾袋,一遍遍地用消毒水拖地,“垃圾实在太重了,我一次搬不动,就来回多跑几次。”

防护服内,贴身衣物被汗水湿透,雾气一次又一次的模糊了视线,但黄咏可无怨无悔。许许多多的护士被黄咏可带动,纷纷利用休息时间自觉加入到隔离病区卫生保洁工作中,“我们多做点,黄护士长就能少做点,她实在是太累了!”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照顾重症患者,黄咏可抽空为他们喂饭、打开水,并积极安慰患者,共同对抗病毒。其中一名重症患者情况好转准备前往轻症隔离区,为了表达谢意,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向黄咏可和护士们手写了一封感谢信。

2月4日,我市首例患者从市人民医院治愈出院,黄咏可特别激动,“我还记得他刚开始来的时候,情绪很烦躁不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康复了,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责编丨刘琪

值班总监丨万紫

值班总编丨柯梦然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