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周咏新 卫学平)初冬时节,灵乡镇风桥村陈家山,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山路入口处,一块“康之堂养生药博园”招牌,为这座山林增添些许神秘。行至半山腰,豁然开朗,山冲中一字排开几十个大棚,一口池塘碧波荡漾,旁边坐落着一栋办公楼,华中药用植物园大冶分园、大冶康之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字样映入眼帘。
在公司董事长冯海明的带领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入大棚,眼界大开:地垄上、花盆中、树桩上,挂满一条条植物,密密匝匝。仔细端详,其形态细长,节状,小叶,绿茎。一根根喷淋水管围绕植株,纵横交错。打开阀门,大棚顿时水雾氤氲,朦胧中植株若隐若现,宛如梦境。
冯海明介绍,这些植物是铁皮石斛,被称作植物软黄金,药用价值位列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年首乌等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他说,为给铁皮石斛安好家,公司舍得花钱建恒温大棚。
种名贵药草,冯海明有一段故事。先前,他从事矿产品贸易,是典型的矿老板。最近几年,大冶面临矿产资源枯竭风险,迈向绿色经济转型之路,许多矿老板随之转产。2014年10月,应灵乡镇政府邀请,冯海明回到家乡风桥村,成立公司,流转乡亲2000多亩林地经营权,投资5000多万元,在陈家山建成集药材种植、养生、休闲为一体的药博园。
药博园,打破了陈家山的寂寥。昔日的荒山野岭,经过科学布局,嫁接科技因子,山林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一个仿野生的铁皮石斛植物园。”冯海明介绍,公司先在浙江培育铁皮石斛幼苗,再引进陈家山,幼苗经恒温大棚驯化两年,然后嫁接到山上的枣树、杉树等树种,仿野生环境生长。“铁皮石斛跟大自然亲密接触,充分吸收阳光雨露,这样长出来的铁皮石斛,碱浓度更高,品质更优。”
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冯海明说,第一年,技术不成熟,没掌握好日照和温度,导致大量铁皮石斛幼苗被晒死,损失不小。后来,他们专门从浙江请来两名技术人员,常年驻扎陈家山加强技术指导。
药博园,既是“百草园”,又是“百果园”,琳琅满目。康之堂公司在陈家山选择林相好的100亩树林,树上种植铁皮石斛,林下种植仿野生茶树灵芝、三叶青等名贵中药材。同时,建设180亩红豆杉、丹桂、香樟等名木,120亩冬枣、无花果、樱桃、石榴等水果。
种植名贵草木,离不开科技支撑。康之堂公司与浙江农林大学、湖北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技术攻关。“康之堂公司严格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产品获得有机认证,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注册商标3个,被评为国家级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冯海明介绍,铁皮石斛浑身是宝,公司生产的铁皮石斛鲜条、干花、微晶粉、枫斗、切片、寸条六大产品,俏销市场。
在陈家山,有一个梅花鹿园,记者看到,不少幼鹿在林间撒腿奔跑。“建立铁皮石斛种植和梅花鹿养殖的共享系统,充分发挥山林的生态价值。”冯海明说,公司结合康养旅游,发展三产融合。
绿色产业兴起陈家山,村民受益匪浅。风桥村3组江又明是困难户,他与妻子一同到康之堂公司生产基地务工,每年收入近3万元,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风桥村村支书左耀华介绍,康之堂公司带动54家农户共同发展,户均年增收3000多元。
责编丨罗仲楷
值班总监丨刘幼春
值班总编丨余伟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