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宋露露 通讯员 陈铃 石振乾)创新发展是五大发展之首。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黄石市科技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秉承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高举创新发展的大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市科技局以建设国家高新区和国家创新型县市为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走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着力将我市打造为创新驱动引领县市、产业转型示范县市,为“十三五”时期实现“实力大冶、美丽大冶、幸福大冶”奋斗目标贡献科技力量,引领大冶高质量发展。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资源城市转型
我市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在城市转型探索过程中,科技创新经历了萌芽期、攻坚期以及全面创新新时期三个阶段。市科技局局长马倩说:“创新就是最好的资源,发挥着引领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市科技局以大力建设国家高新区和国家创新型县(市)为目标,在全省率先提出高标准、高实效的“科技18条”相关政策文件,以此推进全市科技创新。首先从优化体制机制入手,围绕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书记任主任,市直部门,乡镇负责人为委员的创新促进委员会,建立“指挥部+专班”制度。每月联合经信、发改、市场监管等专班成员单位深入乡镇,为企业的技术提升、平台建设、品牌创建等提供系统指导。其次结合我市实际,将相关部门的创新创业平台资金进行整合,统筹管理,有针对性的加大科技专项投入,出台具体的鼓励政策,逐步引导科技创新向基层延伸。比如鼓励有园区的乡镇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对成效显著的给予30万元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创建国家创新型乡镇,对创建成功的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市科技局还依托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强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多领域深度融合,以新经济、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行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如科技特派员周红胜,指导成立了我市稻虾共作产业联盟,帮助解决86名贫困户务工就业,实现小龙虾交易额1000余万元,“科技惠农,科技强农”日益显现。
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市科技局始终把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每年核心工作,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推进全市产业高新化,奋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升级版。每年都将组织召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推进会,并会专门邀请黄石、省科技专家来冶进行高企政策讲解。同时,以宣传落实“新科技18条”政策文件为落脚点,在高新区、灵乡、陈贵、还地桥等工业企业密集乡镇,举办科技政策集中宣讲会,进一步提高企业对科技政策的认知度,激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并深入企业调研摸底,建立年度高企培育后备库,有针对性指导帮助企业完善高企条件。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十二五”末21家增加到现在71家,占规上企业比例达20.8%,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认定2家,实现零的突破,同时,2019年已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6家。
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2018年,我市被科技部纳入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这充分体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市科技局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国家高新区和国家创新型县市高标准建设。一方面,大力实施“十大创新平台”计划,特别成立重点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推进指挥部和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三年扫零工程指挥部,市长亲任指挥长。十大平台中,金属矿绿色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通过省科技厅认定,铝型材产业技术研究院、涂镀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区孵化器等8个重点平台正在如期建设中。同时,开展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三年扫零工程,每季度市科技局联合市委督查室、市委人才办等部门单位组成考核组,对我市本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实地考察认定。目前,我市现有国家级平台1家、省级平台31家、黄石市级平台47家、大冶本级平台50家。另一方面,搭建“双创”平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率先建立大冶湖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铜都汇众创空间,指导升级为省级平台,组织鹏程星创天地成功认定为国家级。今年3月,成功举办首届“铜都汇”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并组织推荐62家企业参加中国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其中普罗格公司荣获大赛二等奖,同时还组织指导芳香产业创新中心升级为省级孵化器、康之堂申报省级星创天地。目前,我市现有高新区省级孵化器等6家孵化平台,孵化企业达250家。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市科技局积极探索实施“一企一校一中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今年牵线搭桥促使创界生物、祝康农业、东创机械等17家企业与湖北理工学院、省农科院、湖北工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还组织景盛生态、致海水产等6家企业赴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参加成果对接活动,都初步达成成果转化协议。目前,我市有劲牌、迪峰、宏泰等96家企业分别与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部门将进一步坚定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县域创新体系,着力补短板、破瓶颈、建机制,努力打造全国创新性(县)市的“大冶样本”,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
责编丨罗仲楷
值班总监丨占剑锋
值班总编丨袁媛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