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我市地方文化特色,选取耳熟能详的经典文艺作品,并与活跃在我市文艺界的知名人士联系、沟通,推介本市文艺作品特色,特设此栏与读者共同分享。
竹乡
■查代文
董家口的村子都不大,最多的也只三四十户人烟。因地形陡,屋都是墙挨墙,爬在斜坡上,古朴中含着亲热;檐搭檐,简陋中透着祥和。出门是山,山上是竹。竹无数,一棵棵,一排排,七八寸粗,四五丈高,青皮亮节,玉叶金枝,不卑不亢,风风流流。因了那竹,这深山老崖里的小村就称竹乡。
竹乡人与竹相伴,以竹为生。在眼里,竹是他们的心爱;在手上,竹是变幻的魔杖。做竹的工具是刀。刀,一人一把,磨得很亮很亮,像月牙。刀不离手,站着劈竹,坐着削竹,蹲着编竹。劈竹的声音很好听,一刀下去,粗的迸出“叭”的一响,瘦竹发出“哨”的一声,粗竹瘦竹一齐劈,这小村就洋溢着音乐的旋律,套用古人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竹乡人爱竹,惜竹,寸竹寸用。半边竹节,不敢舍弃,三刀两刀,生动成一副蘸花笔架,挺有艺术韵味。半截青皮竹梢,也不抛撒,三弄两弄,潇洒成一根玉龙手杖,极富审美情趣。竹乡没有黑夜,竹乡夜夜月光朗朗。月光是那篾刀,是那编织着的竹床竹席竹窗帘。劳动能叫黑夜淌满月光,劳动就是一种欢乐,一种享受。
竹乡小村,小有小的情趣。少了隔膜,多了亲近;少了是非,多了和气;少了勾心斗角,多了热语亲声。谁人打个喷嚏,左邻大嫂右舍婶娘就赶了过去:“咋?受凉了?”村头老叔爆碗青葱蛋花,村尾大爷闻着香了,提起半竹筒火烧谷酒,晃晃悠悠,跨进村头门槛:“嗬,好菜,一个人吃多乏味呀!”老叔乐得一笑:“这不多摆了一双筷子!”瞧,竹乡人多套热乎,一碗平常农家菜蔬,也蕴含着纯朴敦厚的乡风民情。
竹乡闭塞,闭塞也有闭塞的妙处。滚滚红尘离这里很远很远,嚣嚣物欲也离这里很远很远。山,没受污染,灵灵秀秀;水,没受污染,清清亮亮;人心没受污染,堂堂正正,认准一个理儿,劳动致富才是正道,你有难处我来帮才是正谱。今年,四叔的儿子考上了大学,这可是一件大事,四叔一喜,二愁,上个大学可得花不少钱,哪来?正愁着,村里年岁最长的八公来了:“愁啥,只管打点行装让孩子上学去!”出门一声吆喝:“这些日子,大伙少歇点,多做几挑子竹货!”村人没二话,大男细女,日不睡,夜不眠,只见竹片飞,只闻篾刀响。送货那天,80岁的八公也不听劝阻,肩扛竹屏风,手拄竹拐杖,爬着山道,去了山外小镇。货卖了,钱交给八公,八公将钱一张一张叠好,又用红纸包了,递给四叔:“愁啥,这不解决了?”
这就是深山老崖里青砖布瓦的竹乡。
这就是竹乡人。
竹乡,因竹而美丽,因人而钟灵。
作者 | 查代文
责编丨朱学东
编审丨柯少杰
总编审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