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回家

©原创   08-02 15:56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云上大冶报道 (通讯员 黄树声 记者 周春明)8月1日,在市救助站的帮助下,刘京章回到了阔别二十一年之久的家乡——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见到了日夜思念的亲人们。为了感谢政府的无偿救助,他一家人特意赶制一面印有“爱心救助胜似亲人”的锦旗赠送给市救助站。

市救助站副站长黄树声护送刘京章回家

2014年正月十四,市救助站按照“寒冬送温暖”的统一部署,上街巡查时发现一名小个男子正在垃圾桶里捡食市民丢弃的剩饭剩菜,工作人员上前询问,并劝导该男子来站接受救助,该男子一言不发,似乎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工作人员迅速搀扶着他上了救助车。来站后,工作人员帮他洗了热水澡,换上崭新的棉衣、棉鞋,并为他端上热腾腾的饭菜。吃完后,见其精神状态略有好转,工作人员开始询问他的身份信息,他还是一言不发,似乎是一个“聋哑人”。工作人员用笔纸与他交流,发现他连笔都不拿。根据这些情况,本着先救治后甄别原则,救助站迅速安排人员将其护送至黄石市精神病院进行康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医院诊断为该男子患有精神障碍,不是哑巴,但不愿与人交流。在住院期间,救助站工作人员多次看望他并试图“打开他的嘴”了解身份信息,但次次都是吃了“闭门羹”。

今年7月10日,救助站工作人员到精神病院进行安全检查后,对所有滞留住院的救助对象进行身份甄别。在找到该对象时,他仍然是一言不发,但从眼神中可以判断出他能听懂工作人员说话。只是好像有所顾忌,不愿回答。经过工作人员半个多小时的劝说,该男子虽然还是不说话,但愿意书写交流。他刚开始写出了一个无法辨认的名字,随后,工作人员问他父亲的名字,他写出了“刘麻包”三个字,再问就不写了。不过,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一番表扬,他似乎很高兴。工作人员趁机利用填空的方法,给他写出省市、县、镇、村、湾,让他填空,他就在镇的前面填了“大卫”,村的前面填了“山头湾”,工作人员迅速利用手机查找了一下“大卫镇”,巧合的是全国只有河南省新密市有这个镇。针对这些信息,工作人员11日联系到河南省新密市救助站姚站长,并把信息和照片发送给他请求协助甄别。针对名字不详的情况,工作人员建议将信息通过大卫镇民政所发往各村进行辨认。当天下午,好消息传来,此人正是大隗镇(原大卫镇)进化村(原山头湾村)走失二十一年的刘京章,而这些年,他家里人一直在找他。

记者联系到刘京章的三哥刘建功,他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有五兄弟,刘京章排行老五,老大叫刘圈、老二叫刘灿、老四叫刘国章,老四与老五是双胞胎。老五刘京章读完初中后就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并且精神也异常了。“1998年冬天,老五一出门后就再也没回来了,一大家子都去寻找,但找了半个月毫无线索。后来只要乡亲们说哪有男疯子,他们都会赶去看看是不是老五,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父母亲在01年、04年相继去世,临终前交待我们几兄弟一定要找到老五。这二十一年来,没有找到老五是我们的一块心病。前几天,村干部找到我,让我辨认一下他手机上的照片,我一眼都看出来那是我家的老五,样子没怎么变。随后,我马上把找到老五的消息告诉其他兄弟,他们既感到吃惊又感到惊喜,并合计着给老五腾房子、买床、买衣服,等着老五回家。”刘建功如是说。

据了解,截止到目前,市救助站尚有17名长期滞留在站的救助对象。该站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要求,加大救治力度,做好跟踪服务。不断创新寻亲方式,积极开展寻亲工作,让这些流浪对象早日回归家庭。同时,加大街面救助力度和亲属来站寻亲工作,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每个人身边。


责编丨罗仲楷 李文添( 实习生 )

值班总监丨占剑锋

值班总编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