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互动走出“大冶路径”

©原创   06-17 11:26   大冶市融媒体中心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刘娟)我市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系统谋划,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队伍、有平台、有机制、有成效“六有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努力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冶路径”。

突出城乡整体联动让基层力量更“强”

灵乡镇充分发扬“团结进步、互助友爱”的志愿服务精神,倡导每周半天“志愿服务时间”,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卫生城市创建有机结合,按照群众实际需求,实行“订单式”志愿服务。

2019年3月至今,该镇12支镇级志愿服务队已先后组织“洁城行动”、“牛皮癣”整治、文明交通劝导、碧水蓝天保卫战、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43次,联合公安、交警、城建等部门开展车辆乱停乱放、出店经营、“门前三包”专项整治行动15次,整顿经营商家120余户。

同时,利用清明、端午等节日,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群众尊重传统习俗,弘扬民族文化。另外,通过协调农技、卫生、司法、公安、文化等部门志愿者,主动深入毛百市等偏远湾组,多次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健康义诊、文艺演出、帮扶慰问等活动,服务群众累计2300余人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坳头村村民都会齐聚在坳头村幸福院,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表彰活动,经各村庄理事会推荐、村民投票推选出的“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等纷纷走上舞台领奖,接受邻里乡亲的点赞喝彩,既传播了正能量,又倡导了文明新风。

大庄村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工作,探索出“理事会+合作社+土地+众筹”的幼泉模式。该村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幼泉湾打造成田园特色鲜明、种养产业支撑、青山绿水映衬、四季花果飘香、乡风文明和谐、综合实力一流的鄂东南生态旅游名村,让全湾群众共享文明发展成果,深受群众拥护和支持。

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立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新工作载体,全面实施“群众主体”工作,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志愿组织、社会组织,有力地把群众凝聚起来、团结起来,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实施者,充分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组建商街自治委员会68个,成立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等各种类型社会组织84个,这些群众组织已成为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队伍得到不断充实和壮大,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基础桩”越来越牢固。

突出服务平台共享让各类资源更“活”

还地桥镇率先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镇党委书记任所长,班子成员任副所长,副科级干部、村(社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镇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村(社区)、部门单位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同步推进全镇33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30个部门单位文明实践点建设。目前,全镇33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和部门单位文明实践点常态运转。

全镇健全建立了1个镇级志愿服务支队、33个村(社区)志愿服务小队和12个特色志愿服务队,志愿队伍主要来源于政府机关、部门单位在职人员、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律师、网格员、“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新乡贤、先进人物、返乡创业人员和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文体队伍、小区共建委员会、商街自治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成员。

为确保活动实效,该镇坚持常规活动与特色活动相融合,每周坚持一次全镇性的规模活动,把卫生城市创建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全域开展“洁城、洁村、洁水”等卫生保洁活动。同时,充分发挥特长志愿队伍作用,开展送政策、送理论、送科技、送健康、送文化、送温暖“六送”活动,先后开展多场政策理论宣讲、健康宣教义诊、文艺演出、帮扶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参加活动人数2000余人次。

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群众参与度,志愿者力量不可或缺。为充分发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志愿服务队作用,市文化和旅游局利用职能,组织文化志愿服务队全方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用文化力量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营造“文明连着你我他,幸福生活靠大家”氛围。

为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营造浓厚节日氛围,增强群众文化幸福感和获得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者,在“4·23”世界读书日、五一劳动节、“5·18”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等重大节日期间,先后主办了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队图书馆分队走进滨湖学校、陈贵小学图书馆,第六届铜都欢乐大舞台一一“五·一”青铜音乐节,“5·19”中国旅游日大冶文明旅游启动式暨“创国家卫生城市.建文明景区,做文明游客”等大型文化活动。

盘活服务资源。盘活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农民专业合作社、卫生室、调解委员会等现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法律服务“七大平台”,分别由1个市级部门牵头运行,若干责任部门配合,在城乡各个阵地、各个领域开展文明实践。

同时,结合农村祠堂整治工作,充分利用祠堂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播乡村文明、服务群众的精神家园。全市已有643家农村祠堂转化为文化活动阵地,覆盖322个行政村。

突出精准常态长效让实践活动更“实”

保安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的文化活动场所和宣传平台,把站点建在村(居)委会周边、人流量大的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在原有基础上,以旧换新,替换破损宣传栏和基础设施,增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内容。

利用现有农耕文化宣传再增添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把阅读室、娱乐室、休息室搬进文化活动中心,以农耕文化“旧瓶”装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酒”,让群众在追忆农耕、品味往昔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神洗礼。

抓“常态”。保安镇宣传办做好活动引导,结合清明、端午、六一、中秋、重阳等重大时间节点,发布文明实践主题,按照一社区一周不少于一次、一村一月不少于一次、一特色志愿服务队一季度不少于一次的“三个一”活动要求,各站点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并填报表格,镇宣传办做好登记管理,计入年终考核。

抓“长效”。建立“统筹+点单”双向选择机制,设计并发放群众心愿征集表3000余份,收到群众心愿100余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根据实际派单,各站点接单提供志愿服务,群众评单。建立群众参与机制,积极动员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志愿服务,并进行积分兑换,提高群众参与度与满意度,增强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推动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体力量。

目前,我市志愿者平台累计注册人数122047人,志愿者累计完成项目4238个,志愿者已累计服务时长961152时。

团市委严格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要求,围绕“三个坚持”,积极组建“青年文明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志愿服务“青春”特色,为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目前,全市各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930场次,活动覆盖439个村(社区),服务群众达15.8万余人。同时,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每两个月组织设计实践活动项目,每年举办1次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促进提升志愿服务活动水平,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

我市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地方实际,坚持实践育人,强化统筹整合,重点在阵地、队伍、项目、保障等方面狠下功夫,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大冶路径”。


责编丨李珍

主编丨刘钊

值班总编丨程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