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有关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山东理工大学一位教授的一项技术专利竟然卖出了5.2亿元的天价!其中80%,也就是价值4亿多元的收益,归这位教授所属的科研团队所有。
15年研发终见成效 一个传统产业即将被颠覆
山东理工大学四号化学楼里,学术圈大名鼎鼎的山东理工大学新型聚氨酯材料研究院院长毕玉遂,正带着学生在一间三十多平米的老旧实验室里做演示,他们将发泡试剂和原料按照一定比例调和,最终放大成聚氨酯泡沫。
聚氨酯泡沫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由于保温性能好,小到家里的沙发、床垫,大到计算机构建、汽车内饰、天然气管道、甚至航天器都需要用到。80多年来,发泡剂技术一直被发达国家垄断。传统的物理发泡剂已经更新四代,但仍然含有氯、氟等卤素。而毕玉遂教授研发的新型无氯氟化学发泡剂,不仅打破了国际垄断,更解决了让所有人关心的环保问题,有可能来摆脱氯元素,或者氟元素的依赖。
氯氟烃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的破坏作用。《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公约规定,2030年以前全面禁止所有含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这意味着,淘汰氯氟烃势在必行。
由中国科学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中,新型无氯氟化学发泡剂未检测出氯元素、氟元素,而ODP(臭氧消耗潜能值)与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显示为0,大大低于目前使用的2代、3代、4代物理发泡剂,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我国和欧盟各国的相关标准要求,而且成本更低。
2017年2月28日,北京一家公司以5.2亿元的价格签署了一份重大科技成果的独占许可合同。
虽然在高校里面,5.2亿元创价格新高,但是公司总经理刘鹿觉得这个价格是合理的,可持续的。现在他们正在建设一个10万吨聚氨酯发泡剂生产厂,未来将建设一个占地500亩的聚氨酯的产业园区,之后北美、欧洲是他们的主攻市场。
为了聚氨酯发泡技术的成功,毕玉遂足足花费15年。除了每年的大年初一,每天都会在实验室待上十几个小时。
事实上早在2011年,毕玉遂团队就初步掌握聚氨酯发泡的化学反应机理,但是他们一直不敢申请专利,因为一旦申请专利就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要进行公开,他们担心无法保护好这个技术。直到有一天,有窃贼入室偷盗毕教授实验室的数据,让毕玉遂意识到专利保护必须提上日程。
时任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学真说,发泡剂聚氨酯应用领域是一个万亿级产业,他当时对专利申请也十分慎重。考虑再三,决定给国务院写一封信。此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组成“微观专利导航工作组”先后两次赶赴山东,展开调研。
在毕玉遂手机中珍藏了3年之久的微信群里,显示了当时研究人员的评价:经过初步检索,判断为革命性、颠覆性的发明。毕玉遂有了知识产权局专家的认可,并进行全球知识产权布局,顺利申请到专利保护。
山东理工大学新型聚氨酯材料研究院院长 毕玉遂:这两件专利就卖了5.2亿元,其中有一本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专利,大约有八万字,算起来,一个字就值七千元。
按照合同约定,5.2亿元天价转让费中,80%也就是4亿多元都归属于毕玉遂和他的团队,分20年付清,目前已有4千万元进账。充足的经费如同定心丸,让毕教授和团队毫无顾虑地投入到更多科研工作中。
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吕传毅是天价合同签订的核心人物。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正式出台,把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和使用权下放给高校,并规定用于奖励科研人员的转化收益比例从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而为了让山东理工大学的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2016年后,吕传毅他们新修订科研政策,把团队的收益提高到80%,学校只占20%。
政策一出,山东理工大学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和市场方面都积极响应,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5年的174份,增长为2018年330份,增长近一倍。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李家亮,从2007年起,一直从事污染物处理与控制领域。这天一早,他就与团队成员一起出发前往山东滨州一家科技印染公司,进行取水及污水处理方案升级。
早在2017年,当地对工业园区水污染程度指标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标准从以前的500mg/L下降到200mg/L后,这家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负责人贾国泉先后找北京、河北、无锡三家科研单位,都没能让指标降下来,直到他们找到了李教授,与山东理工大学共同研发,以70万元的价格,解决了困扰他近半年的问题。如今,污水处理厂希望研发零排放工艺,第一个想到就是李教授团队。
看过公司的污水处理状况,李教授自信地说,把污水处理成饮用水都没有问题。李家亮说,12年来,他的团队已经与120多家化工企业合作,以前由于校企合作政策不明朗,他总是有很多顾虑,如今有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就可以心无杂念做事情了。
半小时观察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山东理工大学在全国高等院校已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中排名第一。
这一成绩的取得来自一系列改革的推动,而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真正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随着国家各项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天价技术转让合同,也将出现越来越多的科技富翁。
来源丨央视网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