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湖国家高新区: 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08-10 08:40  

3月6日,喜讯传至大冶:国务院同意黄石大冶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从7.65平方公里的市级经济开发区,成长为省级高新区,再到国家级高新区,奋斗前进征途中的每一步,都见证了大冶湖高新区从细枝嫩芽成长为枝繁叶茂参天大树的全过程。

新起点、新征程、新高地。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高新区成功晋升“国家级”,优质资源集中、创新要素聚集,充分利用这一创新创业平台和招商引资“金字招牌”,高新区必将成为助推大冶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我市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争当全省首个“千亿强市”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打下坚实基础。

从无到有 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立秋刚过,暑去凉来,但汉龙汽车公司内,仍然一派火热繁忙的景象:汉龙汽车配套的两大项目之一——汽车轮毂生产项目现场,厂房主体已建设完工,工人们正紧张忙碌着,将主要设备进场安装并进行最后的调试。正式投产后,该项目可日生产铝合金轮毂达300只,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群发展又将迈出坚实一步。

时间回溯到2012年,汉龙汽车负责人应邀来冶考察,拒绝了大冶方面的投资请求。但大冶市锲而不舍,一方面与汉龙公司保持密切联络,另一方面不断补齐大冶在配套发展方面的短板。

2015年12月底,双方终于“牵手成功”,汉龙汽车产业园落户高新区。签约后,大冶市紧锣密鼓,甚至大年初一都在为项目平整土地。

2016年3月26日,占地1000亩的汉龙汽车产业园正式破土动工;2017年7月1日,首辆“大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下线。经过15个月的日夜鏖战,汉龙实现了从破土动工到整车下线的巨大跨越,同样也创造了同行业同规模惊人的“汉龙速度”;2018年,汉龙汽车将实现大批量生产,每隔130秒就有一辆汽车下线。

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小到大,产业集聚优势、规模优势不断增强。瞄准这一龙头行业,我市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培育新兴动能,围绕汉龙汽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作为汉龙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企业,2016年12月24日,总投资30亿元的融通高科(中新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11月16日,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公司首条规模化纳米级磷酸铁锂材料生产线已于近期投产,这里出产的锂电池材料,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板,小小的锂电池,引领新兴产业。预计2019年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年产量达到3.2万吨,占到全国整个行业产量的一半。届时,一个国家重点新能源材料基地将在这里崛起。

以汉龙汽车为龙头,高新区规划了4平方公里配套产业城,发动机、轮毂、模具、座椅、保险杠、天窗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相继落户,一个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零部件制造产业链初具雏形,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创新驱动 为发展添动力聚合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新区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高新产业培育和技术成果转化等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发展添动力、聚合力。

强化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核心。作为高新区本土传统产业,劲牌公司科技创新的步履不停。上个世纪80年代的浸泡技术、90年代的渗漉技术、如今的数字提取技术……30年来,劲牌不断刷新着保健酒技术创新纪录,推动中国保健酒品质良性发展。迪峰公司承接国家交通运输部“十二五”节能环保重点课题,成功攻克中高端船用LNG燃料储存及供给系统技术,在国家“气化长江”战略中,获批承建国家级LNG检测、研发及生产制造中心。

强化创新驱动,创新人才是支撑。人才兴则事业兴,对于高新区的人才引进,市委市政府精准施策、充分放权,按照“因事设岗、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原则,明确了高新区用人主导权。高新区引进高级或专业人才,可采用面试、组织考察的方式自主招聘。在招聘环节取消笔试,直接进行专业面试和自主考察,让合适的人才快速进入工作岗位。2017年,新引进硕士以上高端人才50人,为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氛围,增添了新动力。

强化创新驱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重要任务。产学研助推高新技术成果落地产业化,高新区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建有省级校企研发中心5家;浙江大学在高新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汉龙汽车与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合作共建汉龙汽车学院。截至2017年底,大冶湖国家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国家级研发机构8家,省级研发机构64家,累计申报专利465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报1767件;累计授权专利188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14件。2017年,该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73.4亿元,同比增长11.6%。  

“亲”“清”政商 高效便捷服务优环境

总投资10亿元的湖北华力科技项目于2017年7月31日签约,占地面积300亩,主要从事高性能铝合金零部件铸造及加工。得益于我市“先建后验”政策和高新区的全程“保姆式”服务,不到一个月时间,企业就拿到了《项目建设施工通知单》。

“去年产能有五个多亿,今年预计可达到八个亿,目前的现状是企业产能不够,所以我们正抓紧建设新厂房。要是按照一般流程等手续都办好了再去建的话,怎么说也要拖几个月。‘先建后验’,解决了我们企业的大麻烦,预计节约了半年左右的工时。”劲佳包装董事长杨仁都如是说。

为解决工业项目严审批轻监管、以审批代监管现象,以及成本高、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我市出台《大冶市工业项目审批模式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所有审批事项后置、先建后验服务模式。“中介超市”全程对接服务工业项目,26项中介服务费用由政府买单。

自“先建后验”这一创新改革举措实施以来,已先后为湖北华力科技、明洋雕塑、金欣环保科技、劲佳包装三期、汉龙汽车发动机、军龙缆索等30家企业发放了《工业项目建设施工通知单》,确保了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目前,凡经过大冶市入园预审的工业项目,从签订合同之日起,正常情况下即可在两个月时间内,完成所有开工前期的中介服务事项及其他事项的办理,平均缩短开工前期办理各项审批服务时限达到五分之三以上。

企业“闷头”搞建设,政府主动搞服务。为推动项目建设高效落实、落地,我市建立“领导小组+指挥部”模式,设立了15个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和39个项目指挥部,组建项目服务专班,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在此基础上,推行“高位督查”月督查机制,建立“紧盯目标、守住底线”季度分析会制度,全力推进项目进程。

而作为大冶项目建设的“主战场”,高新区采取项目服务“四单”管理模式,组建保姆服务团队,每个项目配备项目服务专员,实行挂牌管理。“我们视企业为家人,视业主为亲人。”高新区一项目专员说,作为服务企业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实行服务常态化,24小时跟踪企业服务。

“建好厂房,客商拎包入住。”高新区推动全要素招商,用好用活土地、政策、人才要素,通过发行债券、建立产业引导基金的方式,设立芳香产业发展基金、高新产业发展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总规模达50亿元,为大项目提供金融支撑,提供全方位服务。

创新方式营造“亲”“清”政商关系,简政放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为高新区发展提供了最强软实力,打造了最强竞争力。

高端布局 推动大冶高质量发展

8月8日,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占地面积1119亩、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的劲牌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建设将以高品质、新技术为标准,积极践行创新、绿色发展理念,致力打造成环境优雅、生态良好、建筑风格突出、智能化的最美工厂。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30亿元以上,将为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注入新的活力,也必将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输入新鲜血液,增添新兴力量。

如今,高新区内,装备制造产业综合实力雄厚。以汉龙汽车为龙头,发动机、轮毂、模具等配套产业链已经形成,着力培育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态势强劲。以劲牌公司、瑞晟芳香为龙头,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以迪峰LNG“气化长江”、博天环保项目为龙头,努力打造环保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多元化布局加速。以湖北融通高科为龙头,推进新材料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的时代。乘着这一发展东风,大冶湖国家高新区在助推大冶高质量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争做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的征途中,斗志冲天、步履铿锵。

来源 | 今日大冶

记者丨 周雨婷

责编 | 严哲钰(实习生)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