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独居老汉来冶挖煤三十余年 如今他想回家 多方力量汇聚帮其寻归途

08-09 10:03  

“80多岁的人了,在外流浪可不是长久之事,一定得帮他找到家人。”半年多来,市公安局还地桥派出所教导员陈茂银总是挂念着一位独居老人,希望帮助他找到回家的路。

30多年前从四川来冶挖煤 年近九旬独居废旧工棚

今年年初,还地桥派出所接到一村民反映,在还地桥镇煤矿村有一位独居老人,无儿无女,没人照顾,希望借助公安机关的力量找到他的家人。

半年多时间以来,陈茂银多次前往老人独居的废弃工棚内与老人聊天,了解老人的情况。

老人年纪大了,偶尔脑子有些糊涂,逻辑思维混乱,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内容很难连贯起来。然而,陈茂银并不泄气,反而一有时间就与老人聊天。老人与陈茂银熟络了之后,愿意跟他多讲话,偶尔还会开点玩笑。

老人说话无意,陈茂银却用了心。从聊天的过程中,陈茂银经过不断积累、核对,最终了解到了老人的基本信息。

老人称自己叫陈清泉或陈思维(名字系音译),今年88岁高龄,老家是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人,30多年前从四川来到还地桥镇从事挖煤工作,慢慢地就在还地桥镇定居下来了。

据还地桥镇煤矿村支书陈中义介绍,老人在还地桥这么多年没有结婚生子,一直一个人生活。老人以前在煤矿里挖煤,后来干不动了就没做事,一直住在废旧工棚内。老人在废旧矿山上种了一些红薯、青菜等,生活用品大都是相关部门提供。

陈茂银说,老人住的废旧工棚是红砖做的,由于年久失修墙面都脱落了。里面就放置了一张床,连一张吃饭的桌子都没有。“这么大的年龄,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让人于心不忍。”陈茂银感叹道。

“当务之急,先把老人安置好。”陈茂银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和村里的干部联系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去做老人的思想工作。

8月6日,老人终于被说服了,搬到大冶救助站暂住。当帮助老人把废弃公棚里的东西搬到救助站之后,陈茂银长长地舒了口气,“老人日常安全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老人常常偷偷流泪想回家 多方搜索希望找到其亲人

半年多以来,陈茂银多次看望老人,发现老人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样下去不是个事情,年纪这么大了,身边得有个亲人照顾才好。”为此,他下定决心帮老人寻找家人。

当陈茂银提出帮助老人寻找家人的想法时,最初遭到了老人的拒绝。由于常年流浪在外,老人在公安系统没有户籍信息。对于回家的路以及亲人的相关信息,老人也是只字不提。苦于没有有价值的线索,帮助老人寻亲犹如大海捞针。

然而,陈茂银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老人的家人的努力。最终,陈茂银的热心肠,感动了老人。老人提供的一个亲戚的名字,陈茂银报给公安部门。

通过坚持不懈地寻找,在四川警方的的帮助下,陈茂银也联系到老人一个堂姐的儿子。然而,老人的这位远房外甥告诉陈茂银:“他有子女,但是这么多年来,我跟他们家没有什么来往,也联系不上。”之后,尽管陈茂银再三努力,他的外甥拒绝接收老人,甚至说认错了人。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这位老人也不例外。老人脾气倔强,口口声声说不回家,却常常偷偷流泪。了解老人的陈茂银说,“他这是想回家了。”

看着一天炎热过一天的天气,以及老人一天不如一天的身体,陈茂银焦急不已。“希望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帮助老人找到家人,希望老人能早日回家。”陈茂银说道。

昨日,记者联系上四川省秦巴山地区的主流媒体巴中晚报。“老人30多年没回家,肯定有他自己的苦衷和难处。作为媒体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老人尽一份力。”巴中晚报记者部记者严波在接到本报记者的电话后,欣然答应一同找寻老人家人。他表示,将联系当地警方查找失踪人口,看能否找到老人其他的相关信息。同时,通过巴中晚报刊发消息,借助读者的力量,让老人圆梦。

来源 | 今日大冶

记者丨李文娟 通讯员 蔡靖 陈宇

责编 | 严哲钰(实习生)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