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版“经典咏流传”唱响刘煌庄

04-09 09:19  

“借问诗家何处有,牧童笑指刘煌庄。”大冶保安镇茶山村刘煌庄,是全国第一个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之庄”的村落,也是“中华诗教基地”“中国楹联教育基地”。一个小小自然村落,摘得三块国家级金字招牌,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清明节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该村探访。

平平仄仄唱刘煌

“平平仄仄仄平平……”4月4日,诗词吟唱从刘煌庄诗词楹联学校传来。台上,年近八旬的老先生刘正祯忘情领唱平仄韵;台下,几名小学生正在跟唱。温习完平仄韵,刘正祯带领孩子们用平仄韵吟唱《清明》《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古诗名篇。古诗学完,刘煌庄吟唱队的刘巧珍女士,教孩子们吟唱她的原创诗歌:“平平仄仄唱刘煌,家学渊源万古长……”接下来,5名穿礼服、戴礼帽的老人登台朗诵、吟唱新创作的咏春诗。

刘正祯告诉记者,他8岁时就跟私塾先生学吟唱、学写诗,这种原生态的诗联吟唱,在刘煌庄代代相传。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一行,听过刘煌庄诗联吟唱,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场指出:“这是活的文物,要很好地保护。”

2010年,在各级政府支持和村民们出钱出力下,废弃的小学被改建成刘煌庄诗词楹联学校。村里一些擅长诗联的退休教师、老干部,义务当起诗联老师,坚持寒暑假免费为青少年、留守妇女等进行培训,教学内容以诗联吟唱、创作为主,融入书法、国学、传统礼仪等。几年下来,培养了一批能吟诗作对的青少年和村民。

如今,吟唱、创作诗联在刘煌庄蔚然成风。小小刘煌庄,现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7人,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12人,市镇级会员更多,出版个人诗联集8部,村民合著诗联集4部,许多村民作品在《中华诗词》《湖北诗词》《诗国》《荆楚对联》等杂志发表。《中国楹联集成·湖北大冶卷》收录了刘煌庄楹联作品90副。刘煌庄自办诗联杂志,每年出四期,诗联爱好者投稿踊跃。

家家户户贴门联

记者在刘煌庄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贴着门联。婚嫁有喜联,丧葬有挽联,春节有春联,诗联已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

据记载,刘煌庄自明代建庄以来,以耕读传家,重视诗联文化传承,至清末,该庄在科举场上考取功名者有109人。“延绵至今,古风犹存,大多数村民都知道诗联的基本规则,哪户人家要是不会写诗联,就觉得不光彩。”刘正祯说。逢年过节,村民自己创作对联,请楹联学校老师或楹联学会会员帮忙修改、润色,然后书写、张贴在自家门前。记者随机找到一名村民,问他是否会写诗联,他笑着说:“写点把。一年写十几首。”很快,这位名叫刘云书的村民,在记者采访本上写下两句:云飘窗户外,书寄管弦中。

2017年,刘煌庄举办了四场古典诗歌吟唱会和文化礼堂落成庆典,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前不久,大冶市举办首届对联大赛,刘煌庄也组队参加。经过首轮角逐,刘煌庄代表队进入决赛,队员们信心满满,准备在下一轮胜出。

保安镇党委书记乐晗称,近年来,在镇党委积极引导下,除楹联学校外,刘煌庄还建成文化礼堂、新乡贤广场,一批在群众中威望高、口碑好的诗词爱好者组成新乡贤队伍,以“诗词吟唱”为载体,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如今,诗联成了村民的精神寄托,吟诗作对的多了,打牌赌博、违法乱纪的少了,尊老爱幼、家庭和谐的多了。

来源 | 湖北日报

记者 | 海冰 通讯员 胡文平 陈立新

责编 | 江楠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