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送过来的肥料用完了吗?用完的话今年再给你们送些过来。”3月26日,在还地桥镇马石村苗木基地中,市民政局副局长,同时也是该局扶贫工作组组长邬长华向马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军民问道。站在山顶,望着长势喜人的苗木基地,张军民满眼都是期待,“民政局出资出力,为我们村谋划了这么大产业,太谢谢你们了!”
遂民愿、解民忧、排民困,作为马石村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单位,自2014年12月进驻该村以来,市民政局精准扶贫工作组积极与村两委进行对接,以精准扶贫为圭臬,以助力脱贫为宏志,三年多来,累计投入资金160余万元,改善村容村貌、谋划产业发展,为群众办实事、为村里谋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充分调研找准大方向发展产业 打造马石农游新样本
马石村位于还地桥镇西北,下辖10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湾,1个中心集镇,全村541户2066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4户38人。村民平时收入主要靠种养殖和外出务工,整个村子产业贫乏,集体经济薄弱,同时各湾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缺乏。
没有了解就无权发言。民政局驻村扶贫工作组进驻马石村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走村串户,通过拜访村干部、老党员、贫困户等干群,了解村情民情,剖析马石村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放矢,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扶贫工作计划。
“目前生态环保意识深人人心,各地对园林绿化工作重视加强,苗木需求量大,且生态农业+旅游方兴未艾,还地桥又是对接大武汉的桥头堡。咱们马石村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处在还黄线边上,距离武汉不到一小时车程,再加上村里闲置荒山多,完全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在村庄发展座谈会上,工作组提出流转村里闲置土地,兴办苗木、林果基地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同。
想法提出来,落实靠大家。说干就干,村委会主动上村民家里做土地流转工作,市民政局出资购买苗木、果树种子,同时聘请专家来村里作实地调研。2016年,一个占地千余亩的苗木、林果基地初具雏形。
“苗木基地规划800亩,主要种植红叶石楠、樟树、桂花等树种,如今已建成300亩,培育苗木约10万株;林果基地规划500亩,目前已建成200亩,主要种植狗血桃、杂柑、李子等品种,预计明年挂果。”张军民这样告诉记者。
阳春三月,站在马石村苗木基地,漫山遍野的红叶石楠焕发火红的色彩,夺人眼球;枝繁叶茂的大片香樟仿若流动的绿海,生机勃勃;去年栽下的桃树迫不及待迎接春的到来,开出点点桃红……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有了造血功能,村庄发展才有后劲。邬长华告诉记者:“马石村苗木、林果基地预计2—3年就可形成规模,到时不仅能安排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更重要的是我们想依托这个项目,打造马石村生态农旅新样本,同时带动周边村民们增收致富。
大力创建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 村容村貌如今大不同
吃过早餐后,老人们都喜欢聚集到一起聊聊天、下下棋;下午放学后,留守儿童奔向“四点半学校”,复习功课、练书法、打打球;华灯初上,大妈们在社区空地跳起欢快的广场舞……这些城里人熟悉的生活场景,如今在马石村天天可见。
这样和谐场景的出现是该村着力创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结出的硕果,而这一切,同样离不开市民政局的帮助。“省民政厅提出2016年到2020年之间,从全省评选出600个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而创建农村社区示范点的过程,就是对一个村庄在村容村貌、文明素质、道德礼仪等多方面进行一个大提升的过程。当时我们就想马石村可以往这方面努力,当然我们也是大力支持。”邬长华对记者说道。
春风拂面暖人心,沿着马石村村委会后面的水泥小路进入该村张福湾,金灿灿的油菜花在两旁盛开,站在路口远眺,透过金黄之间,白墙红瓦掩映其间。进入湾子,一口当家塘映入眼帘,塘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反射下波光粼粼,几只鸭子正恣意地游荡其中,四周绿化带里,红花绿树,池塘的一侧,是一处宽敞整洁的活动广场,整个湾子约隔10米,就有一盏太阳能路灯……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
难以想象,眼前的张福湾在三年前却是另外一幅景象。“前塘是个泥巴塘,四周都是泥巴,猪粪牛粪到处都是,湾里的污水全部都排到塘里,水脏得很。”村民舒大姐这样告诉记者。“以前湾子里都是泥巴路,现在水泥路修到每家门前,出门再也不用担心打坏脚,特别是新装的路灯,解决了大家晚上出行的不便,之前我几个孙子晚上放学还要去接。现在好了,路灯装了,我们大人也不担心。”看着如今的湾子,今年80岁的范婆婆笑着说道。
类似张福湾这样的情况,在马石村并不少见。“这几年经过市民政局的大力帮扶,村庄整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已经有6个湾子完成了整治,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且2017年,村子被评为优秀农村社区。”张军民这样告诉记者。
来源丨今日大冶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