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亭村:产业扶贫“拔穷根”

03-23 09:29  

产业扶贫作为致富之源、脱贫之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刘仁八镇八角亭村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栽上栀子黄、引进光发电等扶贫项目。如今,这些扶贫产业取得了实效,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问题,还实现了贫困村稳定脱贫。

做好两大扶贫产业 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3月20日,天气放晴,在八角亭村栀子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该村村支书郑传雄和市城投公司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徐光勇一起,正在一边认真查看栀子树生长情况,一边商量着,“趁一个星期晴天,我们得尽早组织村民对这些栀子树进行除草和修剪……”

“这一片栀子黄共有400多亩,是在2015年栽种的。去年底,这些栀子黄已进入初果期,并开始挂果了。”村支书郑传雄介绍道,这些栀子黄到了第五年后,将进入稳产期。丰产后,年采摘栀子果在100万斤以上,将为村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随后,记者跟随徐光勇一行来到八角亭村一废弃的红砖厂看到,一座座铺满了光伏发电板的发电机组,排列得整齐有序。外围还用铁栅栏围着,写着“有电危险,请勿攀爬”的温馨提醒。

“这就是村里的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徐光勇介绍,刘仁八镇属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对发展太阳能产业十分有利。“我们就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从去年3月开始,在八角亭村安装了这些光伏发电机组,并于去年9月投入使用。今后,每年将实现这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万元目标。”

据了解,光伏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新途径,有利于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增收,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2015年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并向全国贫困地区大力推广。

刘仁八镇480KW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位于八角亭村,占地10余亩,总投资380万元(其中利用国家扶贫资金325万元,村自筹55万元)。涉及刘仁八镇腰村村、大董村、陈如海村、八角亭村、天灯村、上纪村、下纪村等七个贫困村和秦垴村一个非贫困村。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50余万度,收益达45余万元,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每年按参与股份经营的村每村5万元返利,解决刘仁八镇贫困村脱贫收入难题,实现贫困村稳定脱贫。

村民入股合作社 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采访中,在龙凤山蔬菜种植基地忙活的八角亭村胡英淑湾胡师傅告诉记者,每天他跟着湾里的伙伴一起,准点到这里上班,或播种、或除草、或施肥……说起如今的生活,胡师傅难掩内心的激动。

此前,常年独自在家的他靠着两亩稻田过日子,因年龄大了,又患有类风湿等病痛,连打零工的机会都很少,收入有一天没一天的。自从大冶富农合作社成立后,他带着自家闲置土地入股,并被安排到合作社做事,其妻子也被安排到龙凤集团做保洁。“现在,我俩每年的收入有4万多元,一家子的生活有了保障。”

据了解,龙凤集团从2012年成立至今,除了安排八角亭村一些家庭困难村民就近就业外,还安排了天灯、郑沟、上纪、下纪等村共5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其中困难群众108户,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就业帮扶是针对就业困难人员采取的一项措施,其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帮扶措施,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职业技术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实现就业再就业或自主创业。”村支书郑传雄介绍,近年来,村里通过与龙凤集团联系和密切对接,安排了村里一些困难村民就近到龙凤山就业之外,每年栀子黄基地也是优先安排这些贫困户做事。同时,还主动与大黄蜂鞋业有限公司等镇区企业协商,让村民到那些厂里上班。

如今,八角亭村因大力发展栀子黄、光发电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增强了村民脱贫的内大发展动力,破解了村里集体收入低的难题。同时,村民通过入股富农合作社先后都到龙凤山上班后,村民有了盼头,日子也越过越好。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程长珠 文/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