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枯水季节,大箕铺镇石家晚水库已经“见底”,丰水期淹没在水中的吴氏贞节牌坊露出了水面。
经过岁月和风雨剥蚀后,让这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牌坊“节孝坊”更具沧桑感,吸引了不少游客。近日,记者也来到这里,近距离接触和感受这座古牌坊。
走近节孝坊 倾听感情交织的动人故事
沿着106国道大箕铺段,向西到大箕铺镇石家晚村,再往傅家山驱车约三公里,便来到石家晚水库,一座古牌坊矗立在水库一角。
这座古牌坊高约5米,由4根石柱支撑而起,整体结构系用石头刻制叠砌而成,自上而下分三段,第一层已遭到破坏,第二层正反面依稀可分辨出“节孝坊”三个大字,第三层正面刻有十八罗汉、双狮戏花球等图案,虽然雨水侵蚀严重,仍可看出雕工精湛。两边石柱上刻有花鸟鱼虫等浮雕,以及“守节坚贞夫死之日誓……”等一些模糊不清的小字。
“节孝坊,贞洁守孝坊。”走在前面的大箕铺镇石家晚村村支书石东明指着眼前的牌坊介绍道,“看,这是忠孝,这个口开着,这个头往前送到她嘴里去吃。是一种孝义,忠孝吉义。你再看这个鸽子,长着翅膀,嘴衔着食往这边传,当时打磨制作的时候都有意义的。”
“这个节孝坊,它的做工和文字,突出了这位母亲的大爱。”正在此处游玩的游客冯先生说,这个东西是他原来从来都没见过的。“那天,我听朋友介绍后,今天特意过来一睹它的“风采”。它的这些雕刻的工艺都是现在比不上的。”
记者了解到,旧时女人崇尚贞节,为亡夫守节,地方官奏于朝廷,奉旨敕建贞节坊旌表,而树一座流芳百世的牌坊。牌坊,在封建社会是一种崇高荣誉的象征,是用于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的一种文化现象。每一个牌坊都有一个感情交织的动人故事。那么,这座牌坊是为谁而立的?它又有什么故事呢?
记者辗转找到了牌坊所颂者的后人刘合武。据他介绍,这座“节孝坊”是为其先祖吴氏所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这是为我太婆吴氏立的。”刘合武介绍,太婆只生了一子刘士芬,年27岁孀居,享年91岁。刘仕芬出仕为官后,清代雍正皇帝为表彰其母吴氏忠贞节孝,教子有方,颁发圣旨立下“节孝坊”。
文物部门将加强保护 不让古迹变遗迹
大箕铺镇石家晚水库的这座古牌坊为何会在水库底?常年的雨水浸泡,是否会让这座古迹完全损毁?有关部门对这座古迹采取了那些保护措施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继续采访了相关部门。
石家晚村村支书石东明介绍,在很早以前,这座古牌坊所处的地方叫“百庄园”,这里有石姓、刘姓、胡姓家族,吴氏是刘姓家族的媳妇。上世纪50年代,国家大兴水利,在“百庄园”建成了这座石家晚水库,石姓、刘姓、胡姓家族都搬迁了出来,变成了现在的傅家山湾、刘胜晚湾和胡家晚湾,只留下了这座古牌坊在原地。一到丰水期,它便沉入了水底。“长年累月的浸泡,加剧了古牌坊的损害,如果不加以保护,不久的将来会完全垮塌。目前,村里正在保护这座古迹,禁止人为破坏。”
“这个节孝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都非常高。”大箕铺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侯剑云介绍,石家晚水库节孝坊2016年被黄石市文物局、黄石市市政府评定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大冶市文物局和大箕铺镇政府早已启动对这座古迹的保护工作,几年前,准备将它整体搬迁到岸边进行保护,但是吴氏后人不同意,没有迁移成功。
目前,市文物局对石家晚水库节孝坊正在向上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争取进行全面保护,大箕铺政府在加强日常巡查保护的同时,正在拟定开发保护计划。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程长珠 文/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