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中国金融改革将放缓?政府债务率会继续上升?与美国的贸易战一触即发?……针对近期外界对中国经济的种种担忧,中国高官两会期间密集开出“定心丸”。
防风险将拖累金融改革步伐?
中国已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列为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首。外界有声音认为,金融改革步伐将因此放缓甚至停滞。
“防风险、防危机历来都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9日在记者会上澄清概念:防风险跟改革不是对立的东西,而是一致的。正是因为有风险、有危机,才促成了大量新措施出台。
他表示,在改进监管、减少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方面其他的步伐反而可以走得更快、更大”。例如,人民币国际化和放宽市场准入都和监管改革有关。
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副行长易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政府债务率将达40%?
有国际机构预测,2018年中国政府直接债务将达GDP的40%,2020年可能增至45%。有预测认为,中国地方债风险也将持续攀升。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中国财政部部长肖捷给出专业解释:中国政府债务范围包括中央财政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以及经清理甄别认定的截至2014年末存量政府债务。按照上述概念,截至2017年末,中国政府债务余额为29.9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以此计算,中国政府负债率(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为36.2%,低于60%的国际通用警戒线。
他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指标水平与2017年相比“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赤字率下调影响经济增长?
2018年中国赤字率拟下调至2.6%,比去年低0.4个百分点。这是否会冲击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肖捷算了笔账: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将近21万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去年增长7.6%,高于今年预算收入6.1%的增幅;同时,今年预算安排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央基建投资规模亦均大于去年。这表明积极财政政策依然保持较强力度,“我们做的是‘加法’,不是‘减法’。”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也说,今年补短板投资力度将加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会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消费规模和出口也会继续增长,“我们对今年经济增长实现6.5%左右的目标充满信心”。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右)、副主任张勇、副主任宁吉喆就“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中国将采用一切工具反击美国?
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外界有猜测认为中国将不择手段回击。
“打贸易战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亮明态度:在全球化的今天,“选择贸易战更是抓错了药方,结果只会损人害己。”
他坦言,作为两个利益高度融合的大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既要对两国人民负责,也要对世界各国负责。“我们还是希望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通过平等和建设性对话,共同找出一个互利双赢的解决办法”。
营商环境恶化?
时有外企称中国投资环境不及以前。事实究竟如何?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用第三方数据说话: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调查,目前中国仍是全球第二大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另据美国商会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76%的会员企业认为中国投资环境“正在改善”或“保持稳定”。
今后,中国将在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上推出更多“硬措施”。宁吉喆称,这些措施将包括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在部分领域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放宽或取消经营范围限制等。
来源丨中新网
记者丨李晓喻
责编丨刘爽
云上大王俊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