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简政放权 激发市场活力——我国五年简政放权进展巡礼

03-05 09:08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题:力推简政放权 激发市场活力——我国五年简政放权进展巡礼

新华社记者赵晓辉、李延霞、宗巍

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一场简政放权改革在中国全面推开,蹄疾步稳。

这场政府的自我革命,放真权,动真格,让企业和群众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权力瘦身:走好改革“先手棋”

在河北省邯郸市,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事的人发现:大厅一楼东侧有一面“公章墙”,2894枚被清理取消的公章在这里集中展示。

大批公章“退休”,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邯郸。五年来,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一枚印章管审批”成为很多地方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新气象。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多次作出部署。2013年3月18日,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就把议题集中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上。

把政府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有形之手”换成“市场之手”——简政放权,这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在简政放权改革的路上,中国始终步履坚定。

五年来,简政放权成效显著:

——国务院部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比例超过40%,不少地方超过70%;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

——国务院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削减70%以上;

——全国减少各类“循环证明”、“奇葩证明”800余项;

——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数量累计减少90%;

——外商投资项目95%以上已由核准改为备案管理。

尤其是商事制度明显简化。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事项压减87%以上,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深化,企业注册登记所需时间大幅缩短。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爬坡过坎阶段,吉林省去年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前置审批事项削减85%,全省企业开业筹建时间平均缩短3到6个月。

从去年7月1日起,吉林省又大力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全面推行“32证合一”办法,实现“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照一码”,办理时间平均压缩85%以上。改革后,全省日均新登记企业307户,比改革前增加196户,增长176.68%。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的行政方式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改革疏通了血脉,为经济增添了动力。

  政府转型:打开惠民“便利门”

“在2018年年底前,争取实现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一次办结’,其中50%以上的民生事项‘一证办通’。”一开年,浙江省就列出了今年的“最多跑一次”清单。

从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到北京的“一网通办”,从天津等地的“一枚印章管审批”到贵州的“人在干云在看”,近年来,各地在“放管服”改革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出了许多受市场主体和群众欢迎的举措。

“我已经做好了跑三五趟的准备,实在没想到真能跑一次就办结。”浙江衢州市民刘晔在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商银行窗口填了几份申请表,半个多小时就办完了公积金贷款手续。以往,这个过程至少需要5天的时间。

“放管服”改革核心在于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而标准就是老百姓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把企业和群众的痛点、难点作为改进政府服务的重点,大力推行涉企涉民的事项尽可能网上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大力度补上优化服务的“短板”。

当下,“互联网+”成为政府部门提高服务水平的利器,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数据共享,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有些地方的税务大厅不再人满为患,取而代之的是“刷脸办税”、3D远程登录、微信预约等;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企业只需要通过“单一窗口”就可完成向口岸多个部门申报……

凡事有“破”有“立”。简政不是减责,只有科学有效地“管”,才能促进更大力度地“放”。

建立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综合执法改革……各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让企业放开手脚的同时,对法规制度心存敬畏。

新型的监管方式已经在各地涌现:

——内蒙古通过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初步形成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银川市搭建审批监管信息互动平台,利用大数据挖掘、分析、预估研判潜在风险,为监管部门精准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江西省工商局依据企业3年内违法的轻重状况,用绿黄橙红四色对企业分类,对红橙黄三色企业提高检查频率。

如果说做好简化行政审批的“减法”是壮士断腕,那么加强监管和优化服务,则是啃政府职能转变的“硬骨头”。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根据有关部门大数据分析中心对网上一百多万条信息的分析显示,群众对“放管服”改革的满意度持续上升,2017年网民满意度达到89.9%。

  解开束缚:激发市场新活力

“放”的成绩有目共睹,“管”的成效逐步显现,“服”的水平日益提升,“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创业创新热潮持续高涨,我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从2013年的6900家增加到2017年1.66万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10%左右的快速增长;

——企业税费负担显著降低。全面推开营改增,出台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中央和省级政府取消、停征和减免收费千余项。2013年至2016年累计为企业减负2万多亿元。

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肯定了我国改革成效,指出近三年我国营商便利度在全球排名跃升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专家表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内传统动能减弱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之所以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放管服”改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通化市,先后5次对行政审批时限进行压缩,审批时限从法定平均22.6个工作日压缩到6.4个工作日。企业办理证照时间从20多天缩短到3天,9成以上证照可以当天办结。

“‘放管服’改革的硬措施极大改善了营商的软环境,凝聚起发展的‘硬实力’。”吉林省软环境建设办公室主任宋刚说。去年,吉林省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8.1%,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近年来的经济社会经验表明,凡是简政放权做得好的地方,经济内生动力都更强劲、活力更足、经济表现也更为突出。

政府职能转变是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进入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为此,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当前要以助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与时俱进,久久为功,推进简政放权向纵深迈进,激活中国经济发展的无限活力。(参与采写:赵鸿宇、方问禹)

来源丨新华网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