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在中共大冶市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参会人员对《中共大冶市委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决定(讨论稿)》进行了分组讨论。围绕《决定(讨论稿)》的背景、意义,以及产业布局、文化旅游、人才和科技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参会人员纷纷建言献策。
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
分区发展守南部一方净土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上,《决定(讨论稿)》提出按照“规划引领、功能分区、差异发展、产业协同、统筹推进”的思路,加快大冶湖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保护殷祖、刘仁八等南部山区一方净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近年来,我市在工业园区上大干快上,经济发展从速度和总量都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也出现了些不协调的问题,“镇镇有园区,到处办工业”现象突出,难以形成合力。导致乡镇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不合理。
在当天的讨论会上,来自我市多个乡镇的党委书记自我解剖,反思各个乡镇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短板。
殷祖镇党委书记柯红云说,《决定(讨论稿)》对我市乡镇发展的定位非常清晰,也抓住了全市各乡镇各自的优势,能对我市片区组团发展带来新契机。他建议,以南部山区自然资源为依托,分片区发展,守南部山区一方净土。同时,成立文旅投公司,深度包装南部山区生态旅游产业。
“大箕铺镇工业比不上灵乡、陈贵,农业比不上殷祖、刘仁八,只有重新理清思路,才能不被边缘化,才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大箕铺镇党委书记田新红说,大箕铺镇具有独有的交通优势, 106国道穿越全境,镇区靠近城区。同时,它还与殷祖刘仁八山水相连,生态优势明显。他建议将大箕铺镇一同纳入到南部山区规划,形成“三镇一体”的生态保护格局,把大箕铺镇打造成富有特色的“临城休闲小镇”。
金山店镇党委书记罗宏松说,我市经历了资源枯竭的阵痛后,在经济发展中更应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内需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从贫血到造血
推动文化产业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近年来,我市的文化产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总体来说还不够理想,文化产业发展意识还不够浓厚、产业规模不够大、发展环境不够优、扶持政策不到位。
文化产业如何从贫血到自我造血,并重新焕发活力?《决定(讨论稿)》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围绕青铜文化、千年古县、鄂王故里、古建之乡、诗词楹联之乡等大冶特色文化,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的文化产业园、主题小镇和主题街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市文联副主席王义根认为,大冶具有青铜文化、千年古县、鄂王故里、古建之乡、诗词楹联之乡等大冶特色文化品牌,要高水平培育文化旅游产品,做到文化与发展相辅相成。例如在大力发展青铜小镇建设过程中,要联合影视公司携手宣扬大冶特色文化;同时要对推动我市文化传承、文化发掘、文化宣传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推动我市文化建设全面铺开、深入人心。
殷祖古建、尹解元石雕等文化企业,走出了全国,走向了世界。相关人士认为,这些让大冶人民引以为傲的文化财富,越来越缺乏本土根基,总给人以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之感。
市人大财经委有关人士也认为,我市的殷祖古建、尹解元石雕、石开工艺等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建议我市要深度挖掘这些文化特色,广泛宣传,让这些文化艺术留在大冶,在大冶展现更灿烂的光芒。
从请人来到引人来
打造智力引擎构筑人才洼地
筑巢引凤,才能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决定(讨论稿)》提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大冶湖国家级高新区为主阵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研发中心,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合作,搭建产学研科研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支持大冶湖国家级高新区高标准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持续优化人才政策,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和良好人才环境,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领军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和服务链深度融合,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对此,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细军建议,高新区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我市支持工业强市的最有力支撑。他认为,要做大做强高新投,就要按照重资产招商模式,以最优质资产,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加大各乡镇园区资源整合,扶持大冶湖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提高高新区工业园区的土地承载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大人才引进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满足高新区不断承载力人居承载力。
保安镇党委书记乐晗表示,经济发展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人才,要更加积极地采取举措,从解决我市“用工荒”问题开始,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为我市的赶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陈贵镇党委书记吕叙旺说,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不断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促进产业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创新型产业格局,打造区域创新中心。
从薄弱到补强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在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出行、教育、医疗……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我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教育、医疗和文化体育事业方面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相较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一些差距。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市建设幸福大冶必须思考的问题。
市政协副主席吕鉴洪认为,教育和医疗是民生问题的重点体现,我市必须从上到下高度重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措施,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和医疗。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刘国兴希望把交通强市列入我市发展的历史任务中,加大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群众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的的优质服务。
大冶六中校长胡梅建议,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着力消除“大班额”问题,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着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解放思想,以建立全省一流高中教育为目标,加快全市教育布局调整,推进顶层建设,努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石教炼 周雨婷 但超 刘娟 文/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