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2月5日电 题:八项规定5年间:“接待办”的大变化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5年过去,八项规定在基层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风气转变?新华社记者走访了对此感受很深的各级接待办。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双楠街道办事处主任颜崇文,曾在武侯区接待办工作了十年,从普通职工成为接待办主任,2015年调任现岗位。他亲身经历了八项规定在基层带来的巨变:“作风变得务实了,吃喝风被刹住了。”
颜崇文说,和外界理解不同,接待办的工作非常繁重,并不仅是简单的迎来送往、安排吃喝住宿,还要负责对来访团队进行“精准分析”,做出详细的路线安排和本地工作及形象的展示,以及确定本地陪同人员的组成,还要指导区里各部门各单位的接待工作。
武侯区因武侯祠而得名,是成都发展较快的主城区之一,各方面工作较为突出,前来考察交流的单位、招商引资的企业特别多,最多的时候同一天要接待十几批。曾经,颜崇文必须得绞尽脑汁,尽量满足来访者的需求,这也给他带来超负荷的工作量。
颜崇文记得,他那时一般早上7点多出门,来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笔记,挨个给当天负责对等接待的同志打电话,看事务是否有变化。一通电话打完,就到了上午十点,得赶紧出门去参加重要接待。中午一般在单位附近安排午餐。下午继续陪同接待,过程中还要进行第二天访客情况的了解和安排。
那时的陪同,出发点是“对等”,对方什么职级的领导,陪同的就是什么职级的干部。最多时,陪同甚至达到了1比1的比例。大量的接待工作,消耗了干部的精力。
晚餐是接待的“高潮时刻”,在八项规定公布之前,晚餐得上酒。常言道:“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那时为展示“主人”的热情,菜品、酒品、香烟……尽量为客人考虑贵重的。颜崇文说:“八项规定前也提倡节约,但是没有刚性啊,只是作为建议,哪里节约得下来?还是八项规定好,500多个字,条条一针见血,有刚性,说不准就不准!”
“一般情况下,主要领导会亲自陪同重要接待。酒过三巡之后,领导会去其他来访团敬酒,又不好把客人单独撂下,一般会交叉敬酒,这被形象地称作‘转台’。”颜崇文回忆,这种像“穿花”似的敬酒,经常让“主人”苦不堪言,有时候要转4-5个台。
“有的领导工作很忙,急匆匆赶来,饭也吃不上就得喝酒。我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领导弄碗面条,弄点饭,先吃点。满桌子的菜,实际上基本啥也吃不到,掐着表喝酒,得赶下个台。”颜崇文说,“八项规定出来之后,大家都松口气,身体是自己的,别喝坏了。”
八项规定公布后,高档酒被禁止在公务接待中出现,烟也撤了,宴席从简,陪同人数也大大缩减。颜崇文说:“过去下班前我得一一在本子上画勾,每天要晚上12点后才能回家,女儿从小到大,我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还由于工作原因只开了一半就走了。八项规定为接待办的同志们减了负,我也有时间陪陪孩子了。”
记者从武侯区财政局官网查询到,该区本级部门的公务接待费2010年6878万元,2011年5630万元,2012年5178万元,八项规定公布后,2014年下降到902万元,2015年下降到230万元,2016年更下降到175万元——仅为2010年的2.5%!
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了基层的政治生态。4日,记者来到成都市郫都区,这个区将接待办与机关事务管理局职能合并。郫都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闾素娟说,自从八项规定出台后,接待工作简化规范多了,来访者也很理解。因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出台了细则,领导干部也从自身抓起,做好表率,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
“热情不能用在攀比和浪费上!”颜崇文回首十年“接待之路”,感触良多,“现在感觉人与人的关系清清爽爽,精力也都用在了工作上,来访者和接待方终于有时间来交流思想了。八项规定,管得严、管得硬、管得好!”
来源丨新华网
记者丨谢佼 李力可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