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促发展  领航新转型

11-15 10:26  

改革是一个城市转型发展的急先锋。十年来,我市以我市重大改革项目为主线,在新型城镇化试点、PPP社会资本合作、农村金融改革等领域取得了有效成果,摸索出了大冶自己的发展路子,同时也为我市其他多项改革提供了有效范本。

两权抵押 激活三农“沉睡资产”

两年前,陈贵镇李河村陈建平和另外6位青年合伙在村里流转了324亩土地,当起了农民。但是购买农机具的约10万元现金,着实难倒了这群刚创业的年轻人。陈建平在网上了解到,大冶是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

在多方的指导下,陈建平首先在市三农金融服务中心办理了土地流转证。三农金融服务中心帮陈建平等7人办理好相关农地流转手续,以及相关抵押手续后,于2016年6月15日拿到了35万元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让“沉睡”的耕地、房屋变成可用的资本,曾是农户梦寐以求的事情。当前,在利好的政策推动下,我市部分农户手中的“两权”有了融资功能,大大提升了生产规模和质量,让流转土地起死回生。作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市,我市坚持以改革为统领,以精准确权为基础,以赋权活权为关键,探索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经营权流转,不断创新“三农”金融服务,促进“实产”变“实权”、“实权”变“实钱”。有效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激活三农“沉睡资产”,激发了“三农”发展活力。

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等重大政策措施在大冶落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我市“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创造典型经验做法”进行“点名称赞”。大冶也将在2017年国务院大督查实地督查中予以“免督查”奖励。截至2017年5月1日,全市已办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交易、水面养殖经营权交易、集体资产资源交易、集体工程项目招投标等交易4956宗,成交金额3.1亿元,累计流转土地面积26万亩,流转率达48.1%。

PPP社会资本合作 助力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暂时一口气拿不出这么多钱,怎么办?”一个个大项目,难道就这么停在那儿?近些年,一种全新的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的模式,悄然走进大冶。这种模式叫作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让这些烦恼迎刃而解。

何为PPP模式?业内人士认为,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在大冶,这种政府与私人组织的合作模式,其实并不陌生。“大冶仙岛湖引水工程”则是我市利用PPP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践获得成功的最好例证。

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仙岛湖引水工程”由劲牌公司出资建设,直接化解大冶市存量地方政府一类债务10亿元,同时还降低了政府项目融资成本,开创了新的PPP投融资模式,为大冶市其他存量PPP项目改造,在投资规模确定、具体PPP模式选择、招标核心条款设置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为类似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量PPP项目,在方案编制,市场测试、项目推介、政府采购等方面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决定在全国重大市政工程领域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创新工作试点,我市积极争取,迅速开展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组织全市相关部门研究政策、征求意见、策划项目、完善方案。列入国家重大市政工程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创新工作试点的城市,将不仅享受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优先申请权,还享受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先行先试权等资金和政策支持。我市成为此次获批的湖北省两个地区之一,也是大冶继去年获得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后的又一个国字号试点。

按照计划,我市通过PPP模式,助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形成以境内国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市乡公路为支线、村组公路为支撑的公路网络。同时按照“老城区稳步更新,新城区加快发展”的要求,推动铜绿山片区、城东北片区、熊家洲片区、保安湖生态新区建设。着力解决城乡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交通基础设施、消防设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建设停车场等公共服务区域,完善老城区城市功能。

截至2017年6月,我市正式向社会公布PPP项目共12个,总投资309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270亿元。

新型城镇化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

2016年,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名单公布,我市成功入列,成为此批获批的湖北省五个地区之一。

2010年,大冶市被纳入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通过深入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四化同步、一体发展”战略,城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进城镇化步入加速发展阶段,为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打下坚实基础。

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为依据,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主线,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建立市镇村三级发展体系,实现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统筹发展。以产业升级为抓手,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生产发展。以深化资源型城市转型为支点,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实现生态发展。以成本分担机制、农村土地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市民生活保障。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为目标,统筹推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根据建设规划方案,到2020年,大冶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5%,分别比2015年底的45%、54.41%增长8%和10.59%。经过五年建设发展,大冶“一心三带四区”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成为以产城融合为特点的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典范。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石教炼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