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高渐入云,树青花怡人;路阔车辆行,塘绿鱼跃身……大冶,让人到处看到的是一幅幅生机盎然、幸福和谐的新画卷。
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都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尤其是在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始终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工作主线,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断向贫困地区输入,一系列惠民生、促发展的好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如今,大冶正发生着美丽的乡村巨变。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初步实现升级版现代农村
宽广平坦的乡村公路、青瓦白墙的美丽村居、风景如画的生态花园、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近日,穿行于茗山一些村庄,记者真切感受到村庄整治和生态建设给村容村貌带来的巨大变化。
2014年,我市仅茗山乡就硬化刷黑村级道路20公里,清淤护砌港渠5公里,当地群众自豪地说,“一年的投入比过去60年的总投入还要多,园博会将茗山的整体发展向前推进了20年。”
近年来,我市借全省新农村试点建设、城乡一体化和“四化同步”试点建设机遇,以举办乡村园艺博览会为抓手,在大金省道的金湖至金牛段、陈贵至茗山路段、金湖至刘仁八路段沿线的8个乡镇镇区和225个村庄及陈贵镇的堰畈桥、小雷山,灵乡镇的谈桥,茗山乡杨桥、柯畈、彭晚,刘仁八镇天灯、八角亭等12个片区周边村庄,按一镇一特色,高标准实施“三清三改三建三化”的村庄整治,建设了一批精品亮点工程,充分展示了大冶农村发展新成就。
据统计,我市已对1000多个村庄进行了环境整治,实现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通组(湾)公路硬化率达96%,“村村通客车”率达到100%,村庄绿化率达60%以上,拆除破旧厕所6000多处,改造危房和土坯房2000多栋,清淤护砌门口塘3800多口,安装自来水50000余户等,初步实现了“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服务强化”的“八化”升级版现代农村。
精准扶贫持续发力 全市贫困户、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我们世世代代奋斗在这希望的田野上……”走进茗山乡黄湾村,村委会喇叭正在播放着这首悠扬婉转、庄重典雅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它唱出了黄湾村村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勤劳致富,追逐梦想,走向幸福的生动场景。
黄湾村位于茗山乡东北部,共有224户、864人。因位置偏远、资源匮乏,该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再加上受传统粗放型耕种和小农经济观念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产业规划不合理,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是我市出了名的贫困村。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扶贫工作组成员迅速进驻该村,首先从“面子”上对其进行整改。向上争取政策、对外寻求援助,帮助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该村原有的面貌。
“面子”上光鲜了,“骨子里”还得硬气。为了变“输血”为“造血”,在对贫困人口进行政策兜底的同时,扶贫工作组还结合该村实际,帮助引进荷花种植基地、水果种植基地等多个扶贫项目。
如今的黄湾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村组内房屋整齐,活动广场里各类设施配备齐全,困难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整个村子也散发出活力。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8984户贫困户、17658名贫困人口已基本实现脱贫,67个贫困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突出产业培育 农民在家门口致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以民为要的发展理念,是大冶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发展目的。
近年来,我市以园博会为契机,引导和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休闲等特色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园博会、果蔬节、玫瑰花节、桃花节、香李节、荷花节、年货节、采摘节、养老文化旅游节层出不穷,吸引武汉、黄石大中城市居民前来观光,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在今年保安桃花节时,一位卖蒿子粑的李大姐,她三天时间就赚了6000多元。
绚丽花海、别致民宿、采摘乐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流淌乡愁的“田园牧歌”成为吸引游人的靓丽风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产业模式。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良性互动,悄然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丰富传统农业的内涵,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
如今的大冶,群众安居乐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程长珠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