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间两次更换教学地点,学生从数百人猛降至30余人。这些打击,对一所农村小学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但大林小学坚持了下来。当同事们因学生减少陆续离职,该校8名老师坚持了下来;当家长们担心教学质量,不愿让孩子到校就读时,他们不轻言放弃,三番五次上门劝说,并用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教学承诺。
如今,借用滨湖小区同乐幼儿园几间教室作为临时教学点的大林小学,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生人数由30余人增加到336人,已发展成为罗家桥街道办事处生源第二的小学。
一迁
严重“学生荒” 教师频离职
2008年,由于城西北工业园建设,坐落在罗家桥街办大林山的大林小学,整体搬迁至附近的石洪甫小学旧址。
“附近几个村庄都拆迁了,还建楼还在施工,很多村民就到城里租房,顺带把孩子转到就近的学校读书。” 大林小学校长罗厚俊说,当年秋季入学,学生由200余人降至30余人,这也是他从教28年来面对的人数最少的一届学生。
有个别老师看到学校面临如此严重的“学生荒”,担心大林小学会步入石洪甫小学的后尘,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于是,想法设法调到其他学校。也有个别老师希望教更多的学生,实现自己教书育人的梦想,也离开了。
剩下罗厚俊在内的8名老师,仍选择坚守在岗位上。“一开始,留下的老师心里也很慌,特别是看到临桌的老师离开,教学劲头严重不足。” 罗厚俊说,为了扭转教师队伍中的消极情绪,学校每周召开教师例会,动员老师一起努力,让大林小学撑下去。
再迁
借用教室 办学环境难达标
2010年,开发区大林山社区滨湖小区还建楼投入使用,一些拆迁的居民陆续入住。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大林小学暂时借用了滨湖小区同乐幼儿园的几间教室作为临时教学点。
当时,借用的幼儿园教室有大有小,达不到小学教室的标准,而且,连基本的男女公厕、厨房、自来水入户等配套设施都没有。为此,校领导多次奔走大林山村村委会寻求资金,用来购买建筑材料。
“首当其冲的是要把教室规划好,在稍大一点的教室里做一堵墙,隔成两个教室。”罗厚俊说,接着走管子将小区的自来水迁进园内,解决师生日常用水问题。由于幼儿园教室的窗户普遍低矮,为防止小学生发生意外,大林小学给每扇窗户都安装了防盗网。
记者在大林小学看到,里面有8间大小不一的教室,其中一楼3间,二楼4间,三楼1间。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的活动场所仅80平方米,学生没法随意自由活动。
一解
教师挨家挨户拉生源
2010年秋季开学前,教学楼终于整改完毕了。但新入住的小区居民却在观望,报名者不到50人。罗厚俊心里着急,他将全校8名教师召集起来,挨家挨户拉生源。
一天,罗厚俊带队进小区招生。“罗老师,你不认识我啦!我是何三东。”“哦,记起来了,你住这里啊!”原来,罗厚俊敲开的是曾经教过的学生——何三东家的门。
交谈中,罗厚俊了解到,何三东有两个孩子,一个读一年级,一个读二年级,目前都没有报名。罗厚俊心想,若能说服这位曾经教过的学生,就能给学校增加两个生源。
于是,罗厚俊对何三东讲明学校目前所面临的苦难,希望他把孩子送到楼下的大林小学就读。“罗老师,我并不是不信任你,可学校连个固定的办学场地都没有,我怎么把孩子交给你,这不是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吗?”何三东拒绝了罗厚俊的请求。
罗厚俊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三番五次上门,给何三东做工作,让他相信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校方也会不断向市领导争取新的校址。最终,何三东被罗厚俊的诚意打动了,当天,就给两个孩子报了名,同时,也在小区里宣传,让亲朋好友也把孩子送到大林小学就读。
二解
特色办学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拆迁户陆续搬进小区,学生人数逐步增加。如今,学校共有8个班,学生人数增加到了336人。罗厚俊坦言,小学和幼儿园共用一个校园,确实有的活动不太好开展,一些学校建设也无法进行。
但这些外在条件丝毫没有影响大林小学的办学。“6年里,没有一起因两校共用教学场所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而且只要是进了我们学校的学生,没有一人因师资师德等学校本身的问题转学。”罗厚俊说。
在学校管理上,大林小学探寻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办学路。由于教室结构特殊,学校紧抓安全,实现校园零事故。学校每天安排两名督导师执勤,分工明确,课间学生上下楼梯时,都有老师到岗监督。
在教学中,狠抓教师业务学习,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开展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级以上的课堂展示,技能展示竞赛。同时,开展“课改实验”活动,保证每月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良好基础。
2012年、2013年、2014年,该校连续荣获罗家桥教育组颁发的“年度学校量质化管理目标考核”二等奖,2015年荣获罗家桥教育组颁发的“年度学校量质化管理目标考核”一等奖。
据了解,大林小学新建工程已被列入市政府2016年重点工程。预计2017年9月,一所占地面积40亩、规模36个班的大林小学将拔地而起。( 周曼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