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球成民间体育“新宠”

06-14 15:31  

说起火流星,可能许多人还有些陌生,但在我国却已经有1400余年的历史。19年前,大冶冶师附小的体育老师刘柏林,将这一技术重新创新,成为一种小学生能够掌握的运动项目。如今,这项运动项目,已经在大冶的一些中小学里盛行了十余年,并在2016年成功成为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孜孜不倦   传统民间才艺走进校园

今年66岁的刘柏林,虽然已经从冶师附小退休,但是经常还是会抽空回来看看学生的流星球训练情况。采访当天,刘柏林与记者特意选择在学校里采访,看着周围熟悉的场景,刘柏林陷入了回忆中。

1998年,当时还在学校任教体育老师的刘柏林,一直感觉学生们的体育器材太单调,不是跑跳投,就是跳绳、沙包,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在一次参加体育新器材研发比赛时,现场有一位体育方面的专家说,“如果有人能够将民间流传的流星球项目展示出来,一定既有锻炼性,也有展示性。”这句话让一旁的刘柏林感触波深。从小跟随父亲习武的刘柏林,一直记得小时候父亲就是一名流星球的高手。刘柏林在比赛中,志高奋勇接下了这个“任务”。

之后,刘柏林将铁丝球换成胶球,又在胶球上嵌入了彩带,增添动感和趣味性,他将这一器材命名为“全脑流星球”。并深入大冶一些乡镇,拜访民间艺人,学习研究不同的流星球技艺,回来后,编排出一套流星球的系列动作。

刘柏林在学校选出了40名五年级的学生,排练培训一个月,在一次运动会上,40名学生耍流星球的20分钟表演,一下子惊艳了全场。从那之后,刘柏林在学校开设流星球课程,作为体育课的项目之一,很受学生欢迎。

在之后的“湖北省中小学体育器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中,全省共有161项小器材开发,火流星成为第一名,流星球的一下子在全省名声大噪。

“这是一项既有历史文化,又起到了锻炼效果,并有技术性、趣味性的一项运动。”刘柏林介绍,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下通知,将流星球在全省推广开来。并在2015年申报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16年6月授牌。

 大胆创新   改造运动器材提高安全性

传统的火流星,在中国南方俗称“火弹”,北方称之为“风火流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艺人用小铁丝织成小笼子两个,铁丝笼中间用1.5米长的铁链或绳索连接;笼内装入燃烧的火炭,双手持绳索舞动,火花飞舞,灿若流星。过去,民间每逢节日庆典,多在开阔地舞龙舞狮。因是平地,人们易向中间围拢,演出场地随即缩小;此时,锣鼓一响,火流星上场,表演者飞快舞动绳索,流动的火影光影,将人影笼在其中;舞动幅度越大,演出场地也慢慢向四周扩展开来,亦即“打开了场子”。

但是因为两头是火球,本身危险性大、习练难度高等原因,后来的年轻人不再练习,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经过刘柏林创新改造后的流星球,安全性的到大大的保障,成为能够让中小学生锻炼的运动器材。

刘柏林介绍,全脑流星球,是用一根粗绳将两头系上糖胶球,球体外面三方嵌入三片彩布,绳子带动彩球飞转;简言之,即“去过火的火流星”。其主要技法是通过双手甩、扭、缠、绕和下肢的走、摆、踏、跳与躯干的仰、俯、转、卧等配合,完成一系列舞花动作。“这种新型项目需要双手互动,有益于开发全脑,活跃学生的思维。”

十余年来,刘柏林一直致力于推广该项运动,成功在全省一千余所中小学推广流星球运动项目,河南、辽宁、广东、福建等地亦有不少学校前来“取经”。2012年,流星球已作为湖北省重点推介的民间体育项目,候选中国阳光体育优秀案例。

如今,刘柏林开始培养流星球传承人,已经收了4个学生,将这一技艺继续传承下去。“现在我正在研究一种能够发光的流星球,让更具观赏性,不光在学校,让社会上更多人参与进来。”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冯升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