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桥:千年老街待复苏

06-12 15:22  

在老一辈大冶人的记忆中,金湖地区的姜桥街,原是一处繁华之地,此处紫气东来,流水西向,平川沃野,人稠烟密,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终日叫卖声络绎不绝,为解放前大冶南区的一方重镇。

姜桥街因地理位置优越,水路、陆路穿越而过,凭借商贸建镇而名噪一方。1958年以后,大冶县城南“黄金通道”(城关至殷祖、刘仁八地区)重新修筑更改线路,向东部偏移,绕过居民密集居住的姜桥街,于是,这条热闹的老街逐渐淡去了昔日的繁华景象,附近的村民又重新回归到农耕持家中来。

姜桥老街的风雨沧桑,见证着姜桥村几代人生活的历史变迁。

因桥得名    旧时为冶南通道

姜桥街以有座“姜桥”而得名,早在700多年前,最先来这里安居落业的家族以姜姓为主,后来左姓家族人丁繁衍较快,现在姜桥一带90%的居民姓左,姜姓人家基本消失,但“姜桥”“姜桥街”的名称一直沿袭至今。

沿着绿树成荫的姜桥港而下,曲曲折折的幽径绵延千米,穿行在沿港而建的村庄之间。横亘姜桥港之上的先后有三座桥,前面两座桥是现代钢筋水泥建筑,只有第三座石拱桥造型古朴、历史悠久——这才是真正的姜桥。

据《姜桥重修记》记载:姜桥乃冶南通道也,其地有河横路而过,初以踏石过河,颇有不便,继而架木为桥,时遭山洪冲垮,商旅艰难,居乡不利。明初洪武年,有姜公维远立志修桥,以图永逸……

横港而跨的姜桥,桥身为石拱形状,桥体的立柱和涵洞由规格统一、打磨精致的大青石堆砌而成。近20米长的桥面上,铺着大小不一的青石板,光亮照人。桥上通道的左边有木质构架的店铺,右边有涂着红漆的立柱八根,分列两排。顶棚同样是木质构架的横梁和木橼,呈大三角型。

相比过去是跨河而过的主干通道,现在的姜桥虽然同样有行人穿越,但更多成为了附近居民的休憩、商贸场所,这里有卖水果的,有卖日用百货的,还有石凳石桌供人纳凉休息。

时代变迁   商贸重镇”面貌不再

沿着新建的姜桥街门楼,穿过保留至今的永兴门,走进姜桥老街,剥离的青砖,残破的布瓦、腐朽的木橼、变形的飞檐……同大多数古建筑群一样,这里的水泥路面代替了原来的青石板,部分新建的楼房“挤”走了旧日的商铺,不再是商贸重镇的版本了。

“这是一座一进三重的老宅,如今到我这辈已是第六代在这里居住了。”在村民左宏郁居住的老宅内,至今还保留着少量的石雕、木雕。记者了解后得知,由于当年左宏郁的太公是五品官,所以修建的宅子显得很有气势。

左宏郁回忆说,最精致的当属老宅的大厅内摆放着的6个1米高的石墩,其正反两面都有图案,上刻花卉和动物。因为被人觊觎,这6个保留完好的石墩最终被左宏郁家人卖掉了。如今,老宅外院已是断垣残壁。

因商业繁华,姜桥老街聚集了一批传统的手工艺人,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前年所采访的老铁匠左名说,自己打了55年的铁,现在年龄大了,做农活的也少了,生意慢慢淡下来,如今很少再生火打铁,铁铺关门是迟早的事情。

保护修缮   期待重焕老街风采

沿着绿树成荫的姜桥港而下,溪流、小洋房、广场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另一幅景象。那座穿越700多年历史的古桥两侧新安装了木质长椅、护栏,坐在上面休憩,两边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美景一览无余;古桥上方也新盖上青瓦,四角屋檐向上翘起。

从黄石回家探亲的老人左爹爹说,一直陪着家人住在城里,有段时间没有回家看看,没想到这次回家看到家乡变化这么大。对此,姜桥村村支部书记左可龙说,这些变化都源于大家对老街保护意识的增强。

“很多村民去过周庄等老街,纷纷觉得这些景点也不过如此,对曾经辉煌的姜桥老街非常怀念。”左可龙说,随着旅游经济的兴起,村民们渐渐认识到老街的重要性,村里还为此多次开会,组织大家积极投身老街的改造。

左可龙告诉记者,目前姜桥村已经成功评选为黄石文物保护单位,对于姜桥村的保护和修缮工程也在积极规划和进行当中。“下步,将老街全面改造和修缮,复原老街的古色古香。”左可龙表示,这里的老房子改造也尽量保持原有的风格,青砖黑瓦、马头墙式的赣派建筑在这里得到延续,他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便可以重新焕发老街昔日风采。

来源丨今日大冶

记者丨黄黎 /文  朱昶俊 /摄

责编丨郑琦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