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1岁,半月板有病,周围同事们都知道东北养老金缺口很大,真不知道我退休后能不能按时领到养老金?能不能安心养老?”在沈阳一家企业工作的孙彦飞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养老问题关系每个家庭、关乎国计民生,带着这些疑问,《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
建立中央调剂金制度
“‘养老保险综合改革方案’已拟就,正按程序审批,预计将在今年实施。”郑功成告诉记者。
郑功成说:“包括建立养老金中央调剂金制度、个人账户做实或者做空选择、延迟退休年龄等核心问题,都会在方案中得到反映。”
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3亿人,老龄化的加速使得养老压力迅速放大。越来越多的省份出现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现象,这种局面令人忧虑。
郑功成说,社会保险法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2015年实现全国统筹的目标。然而,由于地区分割的格局持续太久,有的地区收不抵支,有的地区收大于支,在这种情况下,要统筹资金就必然会触及地区利益,涉及到地区利益的博弈,难度非常大。但是中央已经草拟方案,准备先建立中央调剂金制度,不是一步到位地实现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而是逐渐地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再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
郑功成解释说,调剂金就是按照一定比率从各省市自治区征集一部分养老保险基金,再按照实际需求的一定比率支付给各省市自治区。这个制度实行以后,地方的负担越来越公平,局部地区基金缺口越来越大的势头会得到扭转。调剂金虽然还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却是迈向全国统筹最关键的一步。
安排多层次养老保险
郑功成告诉记者,应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基本养老保险、有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可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第一层次是政府主导的,政府要担责,是基础养老金。第二层次,是企业或职业年金,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责任,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而给予补贴。第三层次,如果个人收入水平比较高,还可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有了三个层次的保障,退休对个人生活影响就不大了。当然,退休养老的层次是一级一级往上提高的,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第一层次上。
郑功成认为,现在大家对第一个层次的期望值太高,将老有所养所有的开支都要由这个制度来解决,这是不现实的,老有所养是需要多个制度安排才能解决的。多个方面,用多种制度安排来应对,因此,基本养老金的提升应该适度,对于第二、第三层次的养老,政府应该用有力的政策来引导,比如企业年金是否有税收上的优惠等。如果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建立起来,对责任的划分进行优化,那么这样的制度安排就是可持续的。
立足社区提供精准服务
对于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郑功成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总量供给不足与现存结构不合理。“十一五”期间全国养老院有300多万张床位,“十二五”末期增加到600多万张床位,数量翻了一番,但近50%空置,这就说明存在结构性问题。总量供给严重不足与空置床位越来越多,说明我们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导向存在问题,对民间投资方向的影响还不够精准。
要改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就要提供“精准养老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投入,郑功成认为,从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来看,还应立足于社区,帮助老年人居家养老。同时,政府公共资源应向社区倾斜,将社会资源包括慈善资源、市场资源引向社区。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谁来照顾你?”“一个失能老人,就可能压垮一个家庭。”自己的母亲就曾经是一位失能老人,全国人大代表易连军创办了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目前收留了100多位失能老人,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失能老人护理院。对郑功成的看法,易连军深表赞同,她最希望得到的还是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她认为,应该在旧房改造、新区建设的规划中预留养老服务用地、用房。
郑功成表示,今年可以说是我国养老保险改革最关键的一年,推动综合改革方案付诸行动,目标是非常清晰的。“但养老金制度的完善与水平提升还需要养老服务业发展同步,否则,老年人钱拿多了,服务却跟不上,其生活质量也不会有保障。因此,现在特别需要编造规划与顶层设计。”郑功成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