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坚守 两代人传承 成就佛圣堂“楚天第一雕”

03-07 09:16   今日大冶  

庄子《逍遥游》有言:“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在千年铜都大冶,有这样一家民营企业。20年前,人们记忆中的她不过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10年前,她逐步成为一家专为庙宇雕塑佛像的小企业。如今,她立足于“中国古建之乡”这片深厚的土壤,内强技术,外拓市场,入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塑造大冶的城市文化名片,已然发展成为湖北省非遗传承、文化创新的标杆企业。

她就是湖北省佛圣堂工艺有限公司。

短短20年间,佛圣堂破蛹成蝶,实现了华丽转身。从当初30余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如今员工达300多人,机械设备200多台(套),厂房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产品遍销全国各地的文化龙头企业。

“做企业如同大浪淘沙,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佛圣堂创始人吴远鸿是一个匠人,他凭借一颗诚信勤劳、精益求精的匠心,掌舵着佛圣堂扬帆远航。20年风雨历程,20年求实奋进,20年执着坚守,20年开拓创新。如今的佛圣堂不仅在履行着提升内部环境、践行社会公益的责任,而且还肩负着壮大文化产业、塑造城市形象的使命。

佛圣堂,这个扎根于千年铜都的文化企业,必将乘着大冶十三五规划的厚积之风扶摇直上。

传承为本  创新为魂

传统小作坊嬗变为现代化厂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湖北省佛圣堂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永振

引导中国非遗研究院工作人员参观公司

走进位于大冶城南海螺山的湖北省佛圣堂工艺有限公司,里面的陈列摆设充满艺术气息。木雕雕刻的门楣和窗格古朴、典雅,家具上雕刻的图案花纹则秀雅、精美。还有那各具神态的佛像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偌大的厂房里散发出干木和油漆的清香,半成品的产品成列摆放。在手工制作的车间,员工们正在细心雕刻着手上的作品,案头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雕刻刀。而在机械化操作的车间则机声轰鸣,程序化的生产井然有序。

行走在各个车间,感受着企业欣欣向荣的景象,吴远鸿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20年前。

1995年,自学一门好手艺的吴远鸿,只身一人成立木雕工艺小作坊。当时作坊里只有30多名员工,产品单一,设备简陋,市场窄小。

当年,吴远鸿跋山涉水找寻市场,一天他来到东方山,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几件木雕佛像拿给弘化禅寺的主持方丈正慈法师过目。

湖北省佛圣堂工艺有限公司创始人吴远鸿

当时,弘化禅寺正在修复扩建,经过一番交流和探讨,正慈方丈将塑造五百罗汉的艰巨任务交给了吴远鸿。第二天,吴远鸿便将徒弟和工具全部移师东方山。

于是,四五个雕刻艺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历时4年之久,将500个约1米高的香樟木雕刻的罗汉最终圆满完成。

公司老艺人正在创作

因圆满完成雕刻五百罗汉的任务,吴远鸿和他所在的工艺厂名气大涨,订单不断,甚至像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寺庙也慕名前来订制佛像。

后来,吴远鸿在立足传承本土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将传统手工雕刻与数控机床雕刻融合为一体,实现了规范化和数字机械化的生产加工。

公司电脑雕刻车间

 此外,公司大量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设备,其中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百余人,拥有电脑雕刻机、三维立体扫描仪、仿形机、放大机等国内外先进数控设备及机械设备100多台(套)。

历经20年的发展,公司现有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拥有模具、木工、数控、铸铜、铸铁、圆雕、木雕、油漆仿旧、彩绘贴金9个生产车间,员工300多人。

多年来的创业打拼,吴远鸿深谙一个道理,文化企业要念好文化的“经”,要以文化传承为本,工艺创新为魂,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求仁为大  求利为小

社会效应成就企业文化品牌

佛圣堂的佛雕工艺已自成一体,吴远鸿因技术精湛被誉为“楚天第一雕”,他创作的许多作品参加各类大赛因巧夺天工而抱回大奖,这项传统工艺还被评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7年11月,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黄石分会场上,吴远鸿雕刻的七件木雕作品荣获黄石市民间工艺品展览奖项,其中,两项金奖,两项银奖,三项铜奖。

2008年,吴远鸿雕刻的香檀木“四大天王”参加了湖北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吴远鸿被评为了“湖北省工艺美术名人”,作品也被湖北省艺术馆收藏。

传统木雕最具特色,泥塑、玻璃钢、铸铜铸铁以及独特的民间贴金技术等多种工艺多点开花,佛圣堂的精湛工艺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青睐。

董事长吴永振向中国非遗研究院工作人员

介绍公司生产的青铜铸造产品

 如今,湖北省佛圣堂工艺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设计和生产园林古建、祠堂庙宇等系列配套产品(宗教雕塑和法器、仿古门窗斗拱、景观雕塑等)的独资企业。

尽管如此,佛圣堂以“传承创新、匠心驻守”为信念,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与发展传承佛像雕塑技艺。多年来,秉承“求仁为大、求利为小”的经营宗旨,和“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工艺”的企业理念,佛圣堂发展成为全国的行业先锋,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公司生产的仿古门窗

佛圣堂在发展的同时,始终履行着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敞开大门授徒传艺,并于2008年与湖北美术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成为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木雕教学实习基地,每年都有许多雕塑系的学生来这里实习。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佛圣堂多年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2009年,在当地文化部门的牵头下,以吴远鸿雕刻艺术为代表的“大冶佛像雕塑技艺”,被黄石市政府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3年10月22日, 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大冶佛圣堂佛像雕塑工艺名列榜中。

湖北省佛圣堂工艺有限公司

被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

2016年12月31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向佛圣堂授予非遗教育传承基地的牌匾,这也标志着大冶首个佛像雕塑工艺非遗教育传承基地正式启动。

对此,中国非遗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此非遗教育传承基地将有利于进一步传承发展大冶佛像雕塑工艺,让非遗项目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铸就品质  植入理念

古建配套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大多数提及大冶,立即会联想到“中国古建之乡”。殊不知,佛圣堂充满艺术的木雕工艺,与“古建之乡”十万古建人同生共长,造就了在园林古建配套产品的高超设计水平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并奠定了古建产业的发展基础,拓展了空间,提升了平台,孕育了人才。

在佛圣堂的生产厂房里,上万平米的木工生产流水线车间保证了古建产品巨大的生产能力,专业的设计人才与技术队伍成就了“佛圣堂”在古建产品品质上的卓越与高度。

公司制作的木亭 

木亭游廊、仿古门窗、挂落、斗拱、雀替、垂莲、牛腿、对联牌匾、仿古家具……这些由佛圣堂生产的古建配套产品,紧随古建之乡这张名片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除了为古建项目提供配套产品外,佛圣堂还积极探索古建文化和工艺文化,为古建项目提供不可或缺的文化植入,并留下了众多精美的艺术杰作。

广西百色市西林县宫保府是始建于清光绪五年古建筑,为清皇朝八大总督之云贵总督岑琉英受封为太子太保,受旨赐建而得名。

1996年,宫保府被广西区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因文革时期的历史原因,府内家具陈设、楹联匾额等宝贵的文物遗失殆尽。

在文物修缮工程中,佛圣堂设计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与专家学者一起多方考证,运用精湛的文物修复、仿古做旧技艺全面还原室内陈设,宫保府建筑群得以荣光重现。

“每次有大型的古建商来大冶调研,必然会到佛圣堂来考察,因为佛圣堂的产品与大冶古建工艺息息相关。”今年34岁的吴永振是吴远鸿的大儿子,也是佛圣堂的现任董事长,据他介绍,佛圣堂的古建配套产品遍及大冶每个古建项目,佛圣堂也成为前来参观古建之乡客商的必选之地。

 “这些仿古门窗、栏杆、挂落,看上去更加古朴自然,不仅成了遮风挡雨的需要,更多是人内心的一种需求,对传统工艺的向往,对古老文化的传承、怀念。”许多来参观的客商对佛圣堂的产品赞不绝口。

立足发展 直面瓶颈

剑指国家级非遗擦亮城市名片

传统雕刻技艺与现代雕塑理念的碰撞和交流,让佛圣堂形成自己成熟的雕塑风格与设计理念。如何将传统技艺传承发展,将企业做大做强,是以吴永振为代表的新一代佛圣堂人的奋斗目标。

说起佛圣堂未来的发展方向,吴永振认为,一是要做好自己角色,作为古建配套产业,在推动古建之乡的发展上起到应有作用;二是要懂文化、爱文化,做好技艺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

尤其是这几年来,佛圣堂通过转变百姓印象、社会印象、政府印象,转变了大家对佛圣堂的认识——并不仅仅是做佛像的企业,而是做工艺、做传承、做文化发展的企业。

吴永乾正在创作现代木雕

2013年,吴远鸿的二儿子吴永乾留学归来,这创立山舍工作室,将木雕传统工艺向木雕艺术品延伸,实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碰撞,将木雕工艺引入了市民的现代生活中。

 吴永乾用现代木雕工艺制作的茶具

佛圣堂在履行社会责任上,还有更大的目标。

当前,佛圣堂正在向大冶市政府申请建设大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此弘扬地方传统文化,传承民间工艺,全面展示大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构想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佛圣堂创作的景观雕塑

吴永振认为,作为一家文化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用文化力量擦亮城市文化名片,任重道远。佛圣堂拟通过非遗博物馆建设,高扬大冶文化旗帜,让更多民间艺术走向国家级非物质文物遗产。

不过,在与两代“掌门人”的交谈中,都谈到了目前制约佛圣堂发展的瓶颈问题。受到办公生产环境、用地规划、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等因素的制约,且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目前该公司仅有的一厂和二厂的生产车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用吴远鸿的话说,“我们这里的寸土都恨不得作为生产车间。”

至今,吴远鸿和吴永振两代企业掌门人仍对浙江东阳木雕产业的发展印象深刻,当地政府把木雕工艺小作坊集拢在一起,组建一个木雕文化产业园,且由政府部门投资把厂房做好,企业直接入驻生产。

 公司的现代木雕工艺制作间

“传统木雕文化的市场潜力巨大,带来的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占领广阔的市场。”吴永振说,东阳当地政府为木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持和政策扶持,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政府的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吴远鸿和吴永振都希望,像佛圣堂这样的优质企业在遭遇发展的瓶颈时,政府部门能给予更大更好的政策扶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十三五”期间,大冶市着力打造“千年铜都”、“中国劲酒”、“殷祖古建”三张城市名片。作为植根于大冶本土的文化企业,20年来,佛圣堂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大冶的民间工艺,践行文化传播和推介城市形象。如今,大冶开启了“十三五”弘扬推介城市文化的新征程,佛圣堂必然乘着厚积的东风扶摇直上,为擦亮大冶的城市文化名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