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电信网络诈骗案警示录】两市民落入冒充类诈骗陷阱

©原创   03-12 10:05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刘娟)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过,在众多的诈骗手段中,冒充类诈骗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种诈骗方式,利用了人们的信任和情感,让人在不经意间落入陷阱。近日,市公安局公布了一系列冒充类诈骗案例,旨在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3月1日晚,东风路辖区学生小飞(化名)在家浏览QQ视频时,看到一个自称是明星的QQ粉丝群正在“扩容”,为了给近期疑似遭遇资本“不公正待遇”的“idol”声援助威,小飞毫不犹豫地添加了对方QQ好友,没成想却陷入一个惊天骗局中。

通过简单沟通,对方轻而易举地“摸透了”小飞的底细,面对毫无社会经验的未成年人,对方直接撕掉“伪装”,声称小飞涉嫌侵犯“明星”的隐私权,必须扫码添加“明星”的“律师”QQ号自证清白,否则将抓捕小飞父母,同时小飞升学也将受到影响。

“六神无主”的小飞颤颤巍巍地添加了所谓“律师”的QQ好友,在看到所谓的“律师证”和“律师函”后,小飞被彻底吓坏了,急忙按照“律师”要求前往自己房间,在对方“指引”下将妈妈的银行卡账号以及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发送给对方,不到一小时,银行卡内4.8万余元以游戏充值、境外跨行转账、消费等方式分13次全部转出,最后对方还要求小飞删除所有转账和聊天记录。

冷静下来的小飞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和妈妈一起来到东风路派出所报警求助。

无独有偶,市民杨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上显示,杨先生已开通平台会员,即将扣取9600元会员费,收到短信的杨先生一头雾水,担心自己被扣费,于是拨打了短信中的电话。

在通话过程中,杨先生否认自己开通了会员,对方则表示杨先生可能在购物时不小心点错购买了,还给杨先生发来了一张“直播会员”通知单,声称如不及时关闭,后续将每月自动扣费。想起自己确实在直播间购买过东西,杨先生信以为真,连忙要求对方帮其取消会员。

随后,杨先生添加了“客服”微信,根据“客服”的引导一步步操作,输入了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杨先生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连忙打开网银,发现银行卡里的13.7万余元不见了,这才意识到被骗,立即报警求助。

一审:张   敏

二审:范先浩

三审:柯少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