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30载 铜都焕新彩】大冶城 大冶人

©原创   12-30 09:20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乔绮曼)三十年,城市“骨架”逐步延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大美大冶

三十年,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三十年,满城劲吹文明新风,城市之魂沁润人心。

时间镌刻着奋斗的年轮,勾勒出变迁的轨迹,三十巨变,大冶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如今,再次走进铜都大地,满城花树摇曳,高楼鳞次栉比,街道整洁有序。这里,政通人和,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强劲有力。

城市新风貌

回顾三十年大冶快速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这就是一部人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奋斗史,让人热血沸腾、激情满怀。而今,这座城市持续改革创新、克难奋进,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构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城市繁华向“芯”而生

提起一座城市的回忆,许多人从一条老街开始。

曾经的墈头老街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墈头的。当时,墈头是大冶的标志性建筑,也算得上是大冶最繁华的地方,一到过年,大家都到墈头打年货。”74岁的吴遂英,和记者聊起墈头时,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前,我都会跟着父亲一起到墈头打年货。”吴遂英回忆,每到过年时,她和父亲都会起个大早,从铜绿山的家里沿着附近的铁路一路前行,走七八里路来到墈头。“等我们赶到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着成千上万人,挤得水泄不通,连脚都拨不开。”

墈头老街门头

“当时墈头街那些商铺只有一层,全是用大青砖砌成,盖的是那种布瓦,连商铺的大门、窗户也都是木制的。它虽然破旧不堪,但是被四乡八里的村民称为‘大冶汉正街’,扬名在外。”吴遂英说。

随着时代变革,曾经被称为“大冶汉正街”的墈头老街,成了记录大冶城市变迁的见证,很长一段时间内,商街内的老建筑、老商铺、老院落慢慢在风雨的侵蚀下黯然失色。

但老街不会永远老去,随着大冶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承载一代大冶人记忆的墈头进行整体的传承与复兴迫在眉睫。

2023年,我市围绕“除隐患、保安全、提品质、活商贸、留记忆”的总体要求,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留改补控”的工作思路,纵深推进墈头老街改造更新,消除房屋安全隐患,统筹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墈头老街规划效果图

“老街承载着大冶人的乡愁,我期待着这里能够恢复昔日的辉煌。”吴遂英围着墈头老街更新改造项目现场转了又转。随着工程即将收尾,眼前的这条历经百年风雨的老街被修旧如旧,未来的前景日益清晰。

时光流转,老城区在逐步焕新的同时,新城区也在悄然崛起。

1994年,新冶大道开工建设,助推城市中心向北迁移;1995年,东风东路、七里界路开工建设,矿冶大道、大金省道扩建;2000年,大冶大道从中商延伸至七里界,下冯和下黄融城;2012年,大冶北站和东风东路延伸段开工建设……一条条外连内畅、互联互通、功能完善的公路建成,不仅串起了市民的幸福生活,更带来日益繁华的都市生活。

大冶雨润商场

而今,再次提到“上街”,由百货、电器、超市三大业态组成的中商超市,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标志着我市商贸发展走向了新的纪元;雨润国际广场中央商场的闪亮登场,为大冶市商业的提档升级提供了新场景、新范本;大冶市吾悦广场正式开业,创新打造了科技美宅、购物中心、主题商街三大产品,成为带动区域商业格局升级、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有力推手……从一条“老街”到多个商业中心,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跨越式发展,见证的不止是商贸的崛起和繁荣,更见证了城市不断发展壮大的全新风貌。

大冶吾悦广场

城市变迁向“新”出发

时光无声,岁月有痕。

对于65岁的刘先奇来说,三十年的往事历历在目,眼前的景象却又恍若隔世。

刘先奇在新家进行书法创作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和妻子最初的居室,是筒子楼里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房间里放不下一张标准的双人床,房间里没有、也装不下像样的家具,连卫生间都是公共的。你看现在,我们全家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新家,不仅有了宽敞明亮的客厅,我也有了专属自己的书房,多年以来保存的书法作品,也跟着一起搬进了更大房子……”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禁让刘先奇感慨万千。

2004年,对于刘先奇一家来说,是振奋人心的一年,儿子考上了理想中的中国地质大学,踏上了前往武汉的求学之旅。

但对于彼时的大冶人来说,出发去武汉,可以算是出了趟“远门”。如果想看望儿子,刘先奇需要早上6点起床,乘坐公交车到长途汽车站,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抵达傅家坡客运站后,再乘坐公交车来到儿子的学校。“从天微亮出门,到中午才到达,这应该是不少年轻一代想象不到的。”刘先奇打趣地说道。

大冶北站

随着时代的发展,2014年6月,大冶北站正式启动营运,2017年9月武九高铁客运专线开通直达我市,大冶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高铁的开通进一步缩短了天南海北的距离,目前,大冶北站高峰期间可开行旅客列车80列,可直达西安、郑州、重庆、杭州、温州、深圳、上海、南昌、福州、厦门等主要城市。如今,退休以后的刘先奇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坐上高铁,将祖国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说起大冶三十年的变化,每个市民都会说出一连串的感受。

尹家湖公园绿意盎然

“我在向外地朋友介绍大冶时,总要说到大冶的生态环境。昔日‘光灰’的城市形象早已彻底改观,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空气清新了。我家附近就是尹家湖公园,现在早上起来,在公园里呼吸着新鲜空气,跑着步,不仅感觉心情舒畅了,身体也越来越健康。”家住伍桥片区的冯凡,提起家门口的可喜变化,不禁喜笑颜开。

据统计,大冶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44.06公顷,绿地面积1353.8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28.1公顷,绿化覆盖率42.88%,绿地率40.2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6.58%,一座显山、露水、透绿的宜居之城呼之欲出。

一座城市,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幸福感?答案始终藏在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细微之处。近年来,我市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未来将继续回应群众需求,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大冶更宜居、群众更幸福。

城市精神向“心”凝聚

站在历史新的起点,我们回望大冶的过去,欣喜地发现,这座城市正在于有形和无形中改变。

有形之处,我们能够看到如今大冶街头高楼林立,绿树婆娑,城市环境日益优化;无形之处,则是在一方水土的滋养中,大冶人“全民向善”的时代精神愈加凸显。

徐秋莲和徐大姐文明劝导队队员一同开展志愿活动

每天早晨,在东风路街道铜草花园小区门口,一群穿着红马甲、臂戴红袖章,平均年纪65岁以上的阿姨们,一手拿钳子,一手提垃圾袋,如同小蜜蜂般走街串巷清理路面垃圾、规范出店经营,她们便是徐秋莲以及“徐大姐文明劝导队”的队员们。

碰到有菜农占道经营,劝导队帮忙提篮挑担,送到菜市场;遇到随意乱丢垃圾的行人,好言相劝,劝不动就自己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徐大姐文明劝导队”奔走大街小巷,纠正不文明行为,整治市容市貌,还市民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提起这些年的变化,徐秋莲颇有感触地说道,“过去开展志愿服务经常一个人,不仅发挥的力量有限,还有时会被当做‘多管闲事’。如今,大家自觉提升了文明意识,参与志愿服务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马路奶奶”宋庆莉在马路中指挥孩子家长过马路

宋庆莉是第一批加入“徐大姐文明劝导队”的队员之一,在大家口中,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马路奶奶”。每天早、中、晚时段,她都会出现在滨湖学校门口,义务护送学生过马路,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下,志愿服务时长已超2000余小时。

大冶人将“善”字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建市30年来,全市志愿服务组织1175个,在册志愿者超过15万人,覆盖全市每个村和社区,成为大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坚力量。

大兴炉冶,千锤百炼;铜斧熔炉,坚忍不拔。从千年古县走到现代化都市,一代又一代大冶人拼搏奋斗,锻造出了“匠心图强劲无止境”的城市精神。

劲牌公司厂区

30年间,吴少勋带领劲牌公司,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厂办成了中国保健酒第一品牌,青铜故里大冶,从此多了一张“劲酒之都”的响亮名片;30年间,陈彦珍退休后又创业,捐资200万元成立“陈彦珍助学基金会”,累计资助百余名贫困学生;30年来,刘小红传承非遗,将大冶刺绣作品送入太空,培训妇女万余名,带动2000多人居家灵活就业。

30年中,还有吴炳才、乐细选、龚文龙、张友才、尹国安……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响彻铜都大地,影响和带领着大冶人迸发出磅礴的发展伟力。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吴海燕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