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冯素华 通讯员 吴春海 刘朗)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最重要的民生大事。既教化着学生的成长,也肩负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撤县建市三十年来,我市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持续优化治理体系,大力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谋篇布局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2024年9月,临空区·还地桥镇崛起一座崭新地标,总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设计学位3600个的现代化学校——大冶一中还地桥学校建成投用,补齐了我市西北片区基础教育短板,进一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回眸大冶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教育事业日新月异尤为动人心弦。
2012年,我市完成43所学校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全省第一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评估验收;2017年,投入2.91亿元,建成尹家湖中小学,完成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叶家坝小学和观山小学改扩建;2021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9所,组(扩)建9个城镇教育集团,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18645个……
2023年9月,大冶湖学校建成招生
撤县建市三十年来,我市先后投入校园基础建设资金近200亿余元,新建学校(幼儿园)300余所,撤并小规模学校248所,改扩建学校400余所,新增学位8万余个。
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我市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从2754.5万元增长至14.346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金额从10.9万元增长至631.76万元。
大投入迎来了大发展。从三十年前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如今现代化的教学楼、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多样化的活动场所,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孩子们追逐梦想的脚步也更加坚实。
深化改革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翻开大冶教育发展篇章,不难看出改革二字贯穿始终。
2015年9月1日,作为我市首批组建的三个教育集团之一,大冶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拉开了我市集团化办学的序幕。
“双减”工作成果展演
在城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建,先后组建了滨湖学校、冶师附小、实验中学等8个教育集团。
在乡镇,按照“高中进城、初中进镇、联片办完小”的布局思路,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2023年8月,大箕铺镇小学足球队获得2023年湖北省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小学混合组冠军
特别是自2021年以来,在“双减”历史大背景下,改革进入深水区。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市教育局打出系列组合拳,在改革创新之路上探索求进。
尹家湖中学智慧课堂
实行“30+10”课堂模式改革,尹家湖小学“优+课堂”、保安镇小学“元趣课堂”、滨湖学校“凝智课堂”等教学模式激活了校园一池春水。还地桥镇中学被评为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深化体教融合、科教融合示范点创建,金山店镇中学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滨湖学校被评为湖北省科普教育学校,我市被认定为湖北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社团活动从有到优、从点上开花到全面出彩,我市123所中小学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滨湖学校古建社团、保安镇小学石雕课程、殷祖镇小学印子粑制作……独具地方特色的社团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022年实施教联体改革以来,我市先后组建县域教联体27个,全市中小学教联体覆盖率达到100%,让全市14万余名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大冶义务教育迈出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坚实步伐。
引才铸魂 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据统计,目前,我市现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特级教师、楚天名师、楚天园丁21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70.3%、90.1%,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从4.0%提高至10.4%,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全市现有正高级教师7人,副高级教师1126人。
2024年9月,举办大冶市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颁奖典礼,表扬先进
正是这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孜孜不倦,用爱与责任谱写了大冶教育的华丽诗篇。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大冶市教育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多渠道补充中小学教师1238人,在东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省内外师范院校招纳优秀人才268名。同时,对招聘录用的高层次教育人才连续3年发放1万至2万元安家费补贴和学位津贴等,用优厚待遇留住人才。
静水流深处,润物无声中。对于一位优秀的老师来说,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师德素养缺一不可。
2014年,我市启动“名师工作室”创建工程,至2021年,逐步完善国省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体系。2023年3月,我市“强师计划三年行动”正式全面铺开,加速推进“青蓝工程”和“三名工程”建设,开展教师“赛解题”活动,完善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名家五级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教育、我的育人故事宣讲、大思课竞赛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养,涵养高尚师德师风。
产教融合 推动校企双向奔赴
2021年,市政府投资1.1亿元加强学校基础建设,校园面貌日新月异。
2022年,与长城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双方在就业招聘、技术研究、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广泛合作。
2023年,与湖北工程职院联合办学,设立“3+2”计算机专业,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一体化、中职高职分层分段培养。
这是大冶中专发展历程中一些小片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布局和设计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真正实现了“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
大冶职校实训综合楼
借此东风,我市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冶中等专业学校(公办)、大冶市职业技术学校(民办)、湖北俊贤技师学院(民办)3所职业院校,在籍学生4130人,专任教师215人,“双师型”教师37人,共开设智能制造、计算机信息技术、机电建筑等涵盖10大类专业群16个专业,其中芳香种植专业、美容美发与造型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幼儿保育专业是省级优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
大冶职校数控实验室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大力推动校企“双元育人”,引导学校积极探索多种校企合作形式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2022年底,3所职业院校与高新区、鄂东职教集团分别签订了“政校行企”合作框架协议、市域产教联合体协议,为学生成才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行稳致远,一系列改革创新之举持续推进,写下一串令人振奋的数字:全市高考一本人数从建市初期400余人提升至1235人,清华、北大共计录取58人,2人取得湖北省高考第一名成绩,20人取得黄石市高考第一名成绩,空飞学员共计录取30余人,大冶一中获评“空军招飞优质生源学校”。
技能高考本科上线人数逐年上涨,专科上线率超过90%。2023-2024年,在各级技能比赛中,我市有83人获奖。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山川秀美的“百强”大冶,正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奋进,续写新篇。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冯一波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